大跨度拱桥的动力特性及其减震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ei_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对桥梁的依赖性不断提升,桥梁结构在其服役期间作为重要的交通生命线,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则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对桥梁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及减(震)振控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主跨531m的中承式钢箱桁架拱桥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结构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特性及减振控制进行分析,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建立运营状态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与仅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相比,分析了结构分别在温度变化和行车制动力作用下应力分布变化情况,以及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情况。对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通过提取结构主要模态频率及对应振型,得到了结构刚度在各方向上的大小分布情况,以及对结构地震反应起控制作用的模态阶数。(2)考虑三个方向地震作用,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从结构应力分布、各方向的位移和主拱圈弦杆的内力三个方面,对结构在E1和E2概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不同概率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变化情况,为地震时程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3)考虑三个方向地震作用,以及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结构进行E2概率地震时程分析。对桥梁主拱圈以及桥面板等关键构件截面加速度和位移反应振动特性,及其应力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进行了超大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结构的塑性发展情况,对结构设计合理性做出了初步判断。(4)为防止落梁震害,以桥面板跨中顺桥向位移为控制目标,采用粘滞阻尼器对结构地震反应进行控制,从加速度、位移和内力反应三个方面,分析了阻尼器对结构的减振控制作用,并探讨了阻尼器安装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以及粘滞阻尼器对结构反应的控制机理。以结构不同位置位移和内力为控制研究对象,分析了阻尼系数和速度指数对结构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前,核心肌力训练在非特异性腰痛的康复治疗中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用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康复训练的报道还较为缺乏[1]。本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18年8月行椎间
原有管理理念坚持一元中心,这使得教师进修学校在组织管理中职责不清、培训规划缺失、评价滞后。面对当前教师进修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未来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机构变革应倡
目的评价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4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平均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开展
基于绳股结构特点、钢丝材料弹塑性及钢丝间的摩擦接触等因素,对三角型及圆型钢丝绳股弯曲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建立了上述两种类型钢丝绳股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具有相同捻角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来自包装材料中的有害污染物日益受到重视。2007年6月7日,包括中国“老干妈”辣酱在内的10种亚洲食品,经瑞士苏黎世州检验中心检测后,被评定为
为了解决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室外换热器结霜温度,提出了一种溶液除湿型无霜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热泵系统在冬季可以无霜高效运行的同时夏季性能也有所提高。通过
威廉·莱斯(WilliamLeiss)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风险沟通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调政府和社会机构的风险沟通责任,即最初的线性传播方式,要求传播者必须准确及
  为探究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对斜面激波的控制机理,在马赫数Ma=2.5 的风洞中进行了近壁面小功率(<1kW)电弧放电的实验研究,并使用纹影仪观察放电电弧对其后斜激波的影响.首先,分
会议
081基地在硫醇甲基锡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目前没有成功的处理工艺。经本课题组研究,使废水经过隔油、结晶、吹脱等预处理工艺,得到吹脱水并将其做为本
<正>橡胶成型技术发展经历了模压成型、注压成型和注射成型3个阶段。目前3种成型工艺都在使用,但O形橡胶密封圈生产采用较多的仍为模压成型工艺,注压成型和注射成型工艺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