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时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现代汉语介词系统中的许多介词是在明清时期产生、演变和完成的,现代汉语介词系统既对明清介词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变化。因此,对明清以来的介词进行研究,描述汉语介词在各阶段的语法特点,理清明清以来介词发展的脉络轨迹,并揭示内部发展规律,对汉语词汇史、语法史以至整个汉语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以明清以来的介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勾勒明代、清代以及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介词系统的面貌。论文的前三章分别对明代、清代以及现代汉语的介词系统进行描写和解释,主要是对介词的语义功能进行分类描写,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34个单音节介词和18个双音节介词的详细描写,以点带面,以求尽可能详尽全面地展现明、清以及现代汉语三个时期介词的面貌。第二部分,总结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发展变化。论文的第四章主要通过对前三章的比较,总结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发展变化,它主要包括语义功能的扩大、缩小以及新介词的产生和旧介词的消亡等几个方面。第三部分,归纳分析汉语介词发展演变的动因和机制。论文第五章主要是对汉语介词发展演变的动因机制进行归纳分析。汉语介词发展演变的动因机制包括语义因素、语法因素、认知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语义因素主要包括语义泛化、同步引申等;语法因素主要包括句法位置、语序等;认知因素主要包括隐喻机制、重新分析等。另外,除了这些语言内部因素之外,导致汉语介词发展变化的原因还有时间一维性这一语言外部的客观机制。介词的产生、发展、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