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较高英语语言能力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不一定拥有较高水平的英语语用能力,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是,语用教学,尤其是课堂环境下的语用教学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国内现行讨论英语语用习得的文章大部分是理论性的、思辨性的,或采用横向研究分析现状,运用严格的纵向实证研究予以验证而得出的成果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者强调在教学中应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但尚未提出系统的、有效的课堂语用教学措施。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找到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作者将就课堂环境下显性纠正性反馈(以错误提示和元语用知识解释的方式操作)和隐性纠正性反馈(以重述的方式操作)对增强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对国内大学生的英语“请求”语用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纵向的实证研究。研究问题包括探讨纠正性反馈对提高语用能力的效果,比较在这一方面显性和隐性纠正性反馈的效果。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测试)为主,以定性研究(访谈)为辅。两个实验组分别由51和55位学生组成,他们都参加了教学和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实验组都接受关于英语“请求”的课堂语用训练。该语用训练由六段有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景对话组成。在每段情景对话后有三个问题,前两个用来帮助分析情景,而教师则分别对学生关于第三个问题的同答做出两种纠正性反馈。教师利用书面话语补全测试(WDCT)和多项选择话语补全测试(MDCT)这两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轮测试,即前测、立即后测、推迟后测。在所有测试结束几天后开始对每组各9位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运用纠正性反馈进行语用教学的评价,对语用能力有无提高的自我评估,以及对语用教学的建议。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后的研究结果表明,显性和隐性纠正性反馈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这两种纠正性反馈的效果不相上下,显性纠正性反馈略占优势。这个结论与访谈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两种纠正性反馈都可以识别纠错意识,对中介语和目的语语用表达形式进行认知比较,从而有助于重构中介语语用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纠正性反馈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这也许是由于在互动的深层处理中,除了形式协商外,还会发生意义协商,并且意义协商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纠正性反馈在中等强度测试题和低强度测试题中体现的教学效果没有高强度测试题明显,因为一些学生在本不需要太客气的情景中,过度使用“请求”的内部和外部修饰语。实际上,在测试中显性组略好于隐性组,并且有个别隐性组的学生在访谈中反映他们不能及时地在课上理解教师的重述。这也许是因为显性纠正性反馈可以明确指出错误,从而似乎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中介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相反,隐性纠正性反馈(重述)纠错属性模糊,纠错目的很可能被忽略,从而抑制习得效果。
该研究结果证明,显性和隐性纠正性反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将纠正性反馈应用于课堂环境下的语用教学中是可行的。但是该论文仍存在一些不足,须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