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2201薄膜厚度测定及择优取向的X射线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分子束外延法(MBE)在MgO(001)单晶基底上制备了Bi2201薄膜,对分子束外延法生长Bi2201薄膜的制备工艺、薄膜的择优取向及其随厚度的演化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法制备的Bi2201薄膜的厚度及生长方式。本实验测量了高真空条件下各蒸发温度T的Bi和Cu束源炉的蒸发速率r,修正了经典蒸发速率温度关系得到的非线性模型,使得控制Bi和Cu成分更加精确,制备了Bi2201薄膜。实验通过薄膜厚度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薄膜的生长模式为混合型(S-K)生长模式,数据表明本实验制备的Bi2201薄膜由层状生长模式向岛状生长模式转变的临界厚度为17.347nm(约为7个单胞)。2.研究了MgO(001)上外延生长的Bi2201薄膜的空间取向。实验表明薄膜Bi2201(001)面旋转45°后在MgO的(001)面上外延生长,即(001)[100]Bi2201//(001)[110]MgO生长,这时Bi2201(001)面与MgO(001)面具有面内最小的错配度δ=9.4%。3.研究了Bi2201薄膜的面内取向随厚度的演化性质。通过实验可知,在厚度小于17.23nm时,薄膜主要以层状生长为主,表现出单晶性质,所以Φ扫衍射只表现出一种面内的取向。随着薄膜厚度的增长,薄膜生长方式由原来层状生长转变为岛状生长,吸附的粒子以球帽状团簇形核。随着厚度的继续增加,其面内出现偏离层状生长取向的晶粒,实验测得第一组分离晶粒具有固定的取向,并与层状生长取向夹角为±33.7°。随后主晶粒的取向会继续弥散,直到分离出第二组晶粒,与层状生长取向夹角为±17°。随着薄膜厚度的继续增加,其现有晶粒方向仍然会继续分离出其他方向的晶粒,直到薄膜在面内表现为本征取向。
其他文献
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内部监理的管理作用发展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工程监理内业资料的管理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一个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建筑工程朝着高
学位
光催化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制、非选择性地间接有机污染物、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同时粉煤灰是燃煤产生的固体废物,大量粉煤灰的
蚯蚓堆肥处理污泥时,在接种蚯蚓前需要进行预堆肥处理,但在预堆肥过程中存在恶臭气体污染和堆料氮元素流失问题。本研究选取青岛某水产品加工厂污泥为研究对象,这种污泥含氮
为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应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从材料的采购决策、产品的加工着手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是增强工业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流动注射分析(FIA)是指在热力学非平衡条件下,在液流中重现处理试样或试剂区带的定量流动分析技术。将化学发光
本文对上海市宝山区表土的重金属累积和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山区表土重金属累积现象较普遍,其中以Pb、Zn、Cd的污染较严重,平均含量分别为118.5mg/kg、228.6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