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我国第二大疾病。每年,我国因肿瘤死亡的患者约有154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17.64%,而耐药性的产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90%以上肿瘤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程度上与耐药有关。肿瘤耐药普遍存在,STI571是Novartis公司上市不久的抗肿瘤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但研究发现慢粒患者中已经出现了STI571耐药,因此研究开发抗耐药肿瘤新药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抗耐药肿瘤新药PHⅡ-7的体内体外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为PHⅡ-7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另外利用cDNA array等技术筛选出几个可能的耐药相关新基因,为临床耐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1.抗耐药肿瘤新药PHⅡ-7活性和机制的研究 鉴于当归龙荟丸有效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本研究所从中分离出其有效成分为青黛,本实验室以青黛的活性组分靛玉红为模板,设计合成了几类新型化合物,并将其中具有较高活性和较低毒性的一种化合物命名为PHⅡ—7。本实验对PHⅡ—7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用MTT法测定PHⅡ-7体外抗肿瘤谱,发现PHⅡ-7可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的生长,IC50介于0.34-18.61μmol/L之间。更为突出的是,PHⅡ—7对人耐药肿瘤细胞也有生长抑制作用,这在国内外具有独创性。另外我们建立了裸鼠荷人耐药和敏感肿瘤细胞移植瘤模型来观察PHⅡ-7的体内活性,发现50mg/kg的PHⅡ-7对K562移植瘤和K562/A02移植瘤均有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1.94%(P<0.05)和65.27%(P<0.05)。利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多种方法来分析PHⅡ—7的作用机制,发现PHⅡ-7通过抑制CDK2,导致Rb的活性受到抑制,不释放E2F,而与一系列具有特殊序列的基因启动子区(如c-myc)结合的E2F减少,导致肿瘤细胞被阻滞在G1期,也就是说PHⅡ—7通过影响周期的分布发挥抗肿瘤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凋亡。以上实验结果证明:PHⅡ-7是一种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