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硝酸钾制备及其热物理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量储存是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从目前的能源结构分类情况看,热能是最重要的能源形式之一,热能的储存和利用对社会生活有很大影响。热能的存储主要有潜热储存、显热储存和化学反应储热三种。由于潜热储能密度大,储热、放热过程近似等温过程,运行控制简单,因此其已成为主要的储热手段。而储热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储热材料,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高性能的相变储热材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所制备的超细硝酸钾粉体属于熔融盐相变储热材料。本文以纳米SiO2以及硝酸盐为原料,先研究了纳米SiO2在硝酸盐中的分散情况;再通过纳米SiO2诱导结晶生成超细硝酸钾粉体;接着利用反溶剂法生成超细磷酸二氢铵粉体,并将该方法运用到硝酸钾结晶上,生成超细硝酸钾粉体。具体工作如下:1.研究了 SiO2纳米颗粒浓度、硝酸盐浓度、分散剂对纳米SiO2在硝酸盐溶液中分散情况的影响。实验得出SiO2纳米颗粒在4种盐中达到聚集临界点时,对应的盐浓度大小次序K+<Na+<Li+<NH4+;增大纳米颗粒浓度不利于纳米颗粒的分散;分散剂六偏磷酸钠促进了纳米SiO2的分散。2.采用纳米SiO2诱导制备硝酸钾超细纤维状晶体。研究了分散方式、纳米SiO2浓度、硝酸钾浓度、酸碱度、分散剂、溶剂等因素对超细纤维状硝酸钾结晶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用超声破碎机分散、纳米SiO2浓度0.05 wt%(相对于水的含量,下同)、硝酸钾浓度1 wt%。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照片观察产物大小、形貌。从产物的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照片发现,产物纤维结晶的最小直径在2 μm左右。超细纤维状硝酸钾结晶样品与纯硝酸钾粉末熔融热焓基本一致;但其固相平均比热容、液相平均比热容相较于纯硝酸钾粉末分别提高了 22.3%与41.4%。3.对反溶剂法制备磷酸二氢铵、硝酸钾超细粉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盐溶液初始浓度、溶剂反溶剂体积比、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对晶体大小及形貌的影响。实验得到生成磷酸二氢铵超细粉体的最优工艺条件:磷酸二氢铵水溶液初始浓度0.1 mo1/L,超声时间4 min,溶剂反溶剂体积比2:8,超声功率为9%,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在500 nm左右的纳米流体,离心烘干后磷酸二氢铵固体超细粉体的粒径范围在2-3 μm。实验得到反溶剂超声结晶法制备硝酸钾超细粉体最优工艺条件:采用硝酸钾水溶液初始浓度0.75 mo1/L,超声时间4 min,溶剂反溶剂体积比2:8,超声功率为9%,在此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在187 nm左右的纳米流体,但离心烘干后硝酸钾固体超细粉体的粒径平均在3 μm左右。如何在超声结束的后续离心烘干过程中减少粒径的长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之一,正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生物质热解气化则是人们利用生物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法对速生桉的热解失重行为进行了研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油浸式变压器由于低损耗、大容量、散热好等特点,仍然是电网中运行的主要产品。自然油循环的变压器兼顾了以上的特点外还有低噪音、避免“油流带电”等优点,更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关注。采用自然油循环冷却方式的直接后果是铜油温差加大,变压器的散热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由于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变压器产生的损耗就更大,如何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出去而避免变压器发生故障,是亟待解决的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学位
腔体内的复合热损失,包括导热热损失、对流热损失和辐射热损失,存在于很多工程应用领域中,例如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被动式太阳能供暖、航空器制动系统、电子冷却装置和节能优化设
矿井瓦斯气等低浓度煤层气甲烷含量低且浓度不稳定,因常规技术较难利用而直接排向大气,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问题,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提出在清洁高效利用低浓度煤层气方面优势显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气体燃料在流化床中的燃烧,目前主要集中在对高浓度甲烷的研究及低浓度甲烷的低温催化燃烧特性研究,尚未针对低浓度煤层气在惰性颗粒流化床中的燃烧做专门研究,而作为床料中广泛应
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能够极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针对低温余热资源特性,使用沸腾换热来回收温度低于250℃的低品位余热资源,能够经济、安全的对分散的余热资源进行
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各级工商联会长,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是党与时俱进地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和认识的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这一做法对进一步促进非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