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1年6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显然需要开展问题教学。本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中的回答型问题教学方式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主要探讨这两种类型的问题以不同方式的组织呈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只呈现封闭性问题(简称封闭性问题教学);只呈现开放性问题(简称开放性问题教学);先呈现开放性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把开放性问题将其范围缩小引出或提出多个封闭性问题,又称“漏斗”型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简称“漏斗”型问题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先呈现封闭性问题,然后再由此引出一个或几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思考,最后对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进行界定,又称“播种收获”型问题(简称“播种收获”型问题教学)。通过以上四种不同方式的呈现,构建四种教学模式,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加以验证。根据实验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呈现开放性问题、“漏斗”型问题和“播种收获”型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高。2.呈现开放性问题比呈现封闭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在分析、综合、评价水平上成绩提高极其显著。3.开放性问题呈现与封闭性问题呈现对于绩前生来说,在记忆、理解、运用水平上对学习成绩影响不显著,而在分析、综合、评价水平上呈现开放性问题比呈现封闭性问题成绩有显著性提高,而且对于绩后生来说效应也相同。4.呈现“漏斗”型问题比呈现封闭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有极其显著性提高。5.呈现“播种收获”型问题比呈现封闭性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有显著性提高。6.“播种收获”型问题呈现好于“漏斗”型问题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