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急剧增长,网约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经历五年的发展,对居民的出行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效的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同时也对传统的巡游出租车和公交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更好地预测和解释出行者选择网约车出行的意愿,需要对出行者网约车选择行为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不能量化因素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本文首先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出行者选择网约车的潜变量和显变量进行关联建模,研究表明:网约车的感知可靠性、感知便捷性、感知成本、感知舒适性和感知安全性这五个潜变量都会对出行者的选择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感知可靠性对选择意向影响最大。出行者对网约车选择意向关键因素的研究,为后续不同场景下出行方式选择的属性设置提供参考。然后,本文设计了通勤通学和休闲场景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问卷调查。考虑到网约车在叫车阶段的可靠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加入了候车时间不确定性这一关键属性。另外,细分出行时间为:起讫点至站点步行时间、预计候车时间和车内行驶时间。其中,网约车便捷性特征体现在较短的预计候车时间上。综合分析各类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以及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正交SP问卷设计,在成都市实地和互联网上进行调查,最终建立多项Logit模型(MNL)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最终,本文模型分析结果如下:(1)在多场景出行方式选择中,各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分别为:公交-37.8%、地铁-18.5%、网约车-5.5%、巡游出租车-3.8%、私家小汽车-34.3%。在选择方案属性中,费用,起讫点到站点步行总时间,预计候车时间,候车时间不确定性,车内行驶时间这五个变量对方式选择行为均为显著;在社会属性变量中,除性别外,年龄、收入(除了地铁)、是否拥有私家车这三个属性对方式选择均为显著;(2)在弹性分析中,公交的各项时间属性均缺乏弹性,公交出行分担比的提高不能只局限于时间费用的优化,提高公交服务的舒适性和可靠性才是关键;(3)地铁在候车时间上缺乏弹性,但在起讫点至地铁站点步行时间属性上富有弹性,表明减少出行者至地铁站点的时间,对地铁分担比的提高有显著作用;(4)网约车和巡游出租车在预计候车时间和车内行驶时间均富有弹性,即居民选择这两种交通方式比较关注时效性。同时,候车时间不确定性的增加均会导致二者选择概率的降低,说明出行者在候车时间上都是风险规避的。巡游出租车在该属性上富有弹性,当巡游出租车的不确定值达到网约车水平时,其选择概率有较大幅度增加,达到当前网约车的选择概率。所以提高传统巡游出租车打车的可靠性是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关键。而网约车在出行费用上富有弹性,尤其在休闲娱乐场景下,制定合理的出行费率对于网约车的出行分担比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