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在紫外光固化材料、光引发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鉴于此,作者合成了一系列的硫杂蒽-9-酮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能。1、合成了42个化合物,其中24个为新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熔点、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对化合物3进行了X-Ray单晶衍射分析,发现化合物为双分子体系,每个分子中存在3个平面,且3个平面几乎共面;分子中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得整个分子形成一个网状三维结构。2、考察了不同因素对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苯系物反应体系的影响,选择硫磷混酸体系,机械搅拌,反应温度60℃~90℃;n二硫代水杨酸:V浓硫酸:m五氯化二磷:n 苯系物=1mmol:10mL:3g:6mmol为反应条件进行化合物1-13的合成,产率为50%~93%;对含有羟基的化合物进行衍生,得到了29个化合物。3、测定了化合物1~42的荧光量子产率。发现化合物1的4位上引入羟基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大大降低;化合物1的1位上引入羟基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体系的乙醇溶液无荧光;当1、4位引入甲基或氯,体系荧光量子产率下降;在2位引入羟基或给电子基团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增加;在2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下降;当3位引入给电子基时,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下降;2位引入的羟基被醚化或酰基化,体系的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加。4、对1位羟基进行醚化衍生,发现体系量子产率上升,验证了1位羟基的氢键作用对体系量子产率的影响。考察了1位含有羟基的化合物9、11、19、20荧光量子产率对酸碱的响应,进一步验证了1位羟基氢键对体系量子产率的影响。发现pH值在2~7之间时化合物9、11、19、20没有荧光发射光谱,当pH值大于8时其荧光强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当pH在10~12之间时,荧光强度达到一个最大值,最后荧光强度不变或略有下降,用pKa的测定及计算进行了解释。说明化合物9、11、19、20具有一定的酸碱光开关的作用,在pH<8时,荧光不出现,pH>8时荧光出现。5、考察了化合物9、11、19、20对Ag+、Bi3+、Hg2+、Pb2+、Cu2+五种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发现化合物9对Ag+无识别作用,对Cu2+、Bi3+、Hg2+、Pb2+都存在识别作用,且对Cu2+的识别在4×10-7-2×10-6mol/L之间成线性,线性关系良好R2=0.9967,所以化合物9可以用作Cu2+的含量分析,Ag+不干扰测定,但是Bi3+、Pb2+干扰测定,CHg2+<10-6mol/L时不干扰测定,CHg2+>10-6mol/L时干扰测定,样品测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1%,测量的RSD=3.30%;化合物11对Ag+、Bi3+、Hg2+、Pb2+无识别作用,对Cu2+存在识别作用,且对Cu2+的识别在1×10-6-5×10-6mol/L之间成线性,线性关系良好R2=0.9939,化合物11可以用作Cu2+的含量分析,Ag+、Bi3+、Hg2++、Pb2+不干扰测定,样品测量的平均回收率为102%,测量的RSD=1.00%;化合物19、20对Cu2+、Ag+、Bi3+、Hg2+、Pb2+均无识别作用。6、考察了化合物9、11、19、20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化合物9、11、19、20与鲱鱼精DNA之间可能不发生作用,或发生作用但是氢键不改变,因此不能用作鲱鱼精DNA的荧光识别试剂;进一步考察了改变化合物9、11、19、20的浓度,溴化乙锭(EB)与DNA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发现化合物9、11、19、20对EB与DNA体系的荧光具有增强作用,说明化合物9、11、19、20可使EB识别DNA的灵敏度提高,具有用作荧光探针增敏试剂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