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方财政受94年税改影响巨大,财政收入的锐减迫使地方政府为基建资本的筹集另想出路,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政府凭借成立平台企业以公司债的形式对外发债,再把资金投入到地方基建项目中。这种投资方式即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巧妙地绕开了《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这一投融资模式在先期敞口过大,又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以约束,使得近年来其债务增长过快。举债容易还债难,平台偿债乏力,而政府财政的支持也相对有限,面对日益临近的还债日期,平台偿债风险压力不断上升,使政府和投资人对其关注度日益升高。本文大体上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廓清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及其债务风险的概念,分析了构成债务风险的来源及影响,最后提出国际上一些主流的债务风险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分别从平台公司偿债风险,流动性风险,不良资产比率及系统性风险等角度分析平台债务风险。第三部分提出了平台债务风险的预警措施,并从政府,银行业以及平台企业三大主体的角度提出风险治理的举措。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应当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有差别地建立起一套风险监控系统,而中央政府应该完善财税体制、发展地方债务市场来助力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银行业应从严控制审批程序和贷款限额以约束举债规模,通过将资产打包并证券化、适度延长还贷期限和组成银行联盟发方贷款等方式,摊薄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地方投融资平台自身要加强项目管理,突破传统,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