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辨证的准确性是决定临床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应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既然同一个“证”具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那必然有其共同的物质基础,而且很可能反应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肾中所藏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与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同一性。采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探讨肾虚证的实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我们前期工作发现Bc1-2基因剔除小鼠的许多表现都与中医肾虚证非常相似,提出Bc1-2基因家族是中医肾虚物质基础的假说,并已经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验证。
目的:
肝肾同居下焦,且五行学说属母子关系,在生理和病理上皆关系密切且相互影响,基于“肝肾同源”的理论,我们拟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例,采用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肝肾阴虚症与其他证候的差异基因,尝试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
1、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病情齐同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通过中医辨证筛选出肝肾阴虚证患者50例和非肝肾阴虚证患者25例(包括气滞血瘀证5例、湿热证10例、肝郁脾虚证10例)。
2、收集患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提取RNA,检测后最终筛选肝肾阴虚证样本3例作为实验组,非肝肾阴虚证样本3例(其中气滞血瘀证、湿热证、肝郁脾虚证各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芯片检测,利用经随机方差模型修正后的T-检验(RVM-T test)计算芯片探针的显著性水平(p-value)和误判率(FDR),初步筛选出肝肾阴虚证与非肝肾阴虚证之间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
3、使用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结果:
1、肝肾阴虚证组与非肝肾阴虚证组相比,存在差异基因共876条,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有387条,表达水平下调的有489条。
2、将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发现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免疫功能、代谢、自由基代谢等方面。
结论:
1、初步筛选出肝癌肝肾阴虚证与非肝肾阴虚证相比存在的差异基因。
2、通过功能分析,发现肝肾阴虚证与非肝肾阴虚证主要在免疫功能、代谢、自由基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细胞凋亡与肝肾阴虚证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