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以来,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极力引进,大量的文学术语和文学观念也一起走进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之中。作为其中之一的文学历史感,伴随我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积累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印痕。时至今日,由于全球化和后工业的影响,历史感在许多人看来大有消失的可能,在为文学的历史感危机深感忧虑的同时,重新梳理文学历史感的内涵、特征、结构以及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当然,对文学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的讨论也是本题的一个重点。 作为一个在史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等各种相关学科所组成的概念域中的观念,文学历史感在不同的学科中,其内涵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仅从文学方面来看,文学历史感可以理解为,主体的人以心灵体验历史、以文学性的审美眼光观照历史,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对话时所产生的一种生命感悟。文学历史感的内涵也可以从它的特性方面得到阐明。文学历史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主体间性、心灵观照和文学史意识等四个方面。 虽然,文学的历史感不是一个量的概念,而是一个质的观念,然而,无法否认的是,文学历史感像其他任何观念一样,也具有丰富复杂的结构。从历史感一词的使用频率,我们也可以知道它的魅力,这尤其表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当中。 针对文学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问题,从进化论、反映论到表现论,从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和客观对应物到济慈的否定能力和体验内置,本文梳理了各种观点。世纪之初的文学,其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有赖于文化视野中普遍性与多元性的结合,有赖于人与历史的交互性对话,有赖于对传统的重新体认与阐释,而不是对历史与传统弃置不顾,也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新历史主义式的姿态对历史进行篡改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