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学中的历史感现象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以来,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极力引进,大量的文学术语和文学观念也一起走进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之中。作为其中之一的文学历史感,伴随我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积累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印痕。时至今日,由于全球化和后工业的影响,历史感在许多人看来大有消失的可能,在为文学的历史感危机深感忧虑的同时,重新梳理文学历史感的内涵、特征、结构以及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当然,对文学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的讨论也是本题的一个重点。 作为一个在史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等各种相关学科所组成的概念域中的观念,文学历史感在不同的学科中,其内涵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仅从文学方面来看,文学历史感可以理解为,主体的人以心灵体验历史、以文学性的审美眼光观照历史,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对话时所产生的一种生命感悟。文学历史感的内涵也可以从它的特性方面得到阐明。文学历史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主体间性、心灵观照和文学史意识等四个方面。 虽然,文学的历史感不是一个量的概念,而是一个质的观念,然而,无法否认的是,文学历史感像其他任何观念一样,也具有丰富复杂的结构。从历史感一词的使用频率,我们也可以知道它的魅力,这尤其表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当中。 针对文学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问题,从进化论、反映论到表现论,从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和客观对应物到济慈的否定能力和体验内置,本文梳理了各种观点。世纪之初的文学,其历史感的诉求与显现有赖于文化视野中普遍性与多元性的结合,有赖于人与历史的交互性对话,有赖于对传统的重新体认与阐释,而不是对历史与传统弃置不顾,也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新历史主义式的姿态对历史进行篡改与利用。
其他文献
很少有谁象钱钟书那样,把小说写得少,又写得好.钱先生仅以4个短篇加上1个长篇《围城》便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文化昆仑".《围城》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其中
七月派是四十年代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他们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基本的哲学观,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来推动社会进步为创作目的,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七月派作家以胡风的
清代,由于大量流放的文人进入西域,他们掀起了西域文学的浪潮,尤其是西域诗歌的创作硕果累累,清代可谓是西域诗的集大成时期。在清代诸多西域诗人中,陈庭学是值得关注的一个
该文试图通过对萧红的从生命的荒原重返初始的伊甸的精神历程和其文本中浸润的存在之思的解读,从文化哲学的意义上对萧红作更深的精神探求.全文共分五个部分:引言:作为"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