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是对陈海飞师兄2004届博士毕业论文《论理解——解释学的马克思主义重建》的理论继续,旨在评析后现代主义解释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的影响。 解释学是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理解的自我反思,是对理解的理解。它包含两个向度,一是肯定性向度,主要研究理解如何可能;二是否定性向度,主要关注理解如何不可能。解释学史共历经局部解释学、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等四种阶段和形态。其中,局部解释学和一般解释学还被称为传统解释学,它和现代哲学解释学一道体现了解释学的肯定性研究向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则体现了解释学的否定性向度。 后现代主义解释学体现了解释学视野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它的主要流派是解构主义解释学和新实用主义解释学,前者以德里达、耶鲁学派等为代表,后者以罗蒂等为代表。它以关注理解如何不可能为根本旨趣,以文本间性和意义的多样化的关系为核心问题,以理解的主观性为基本原则,以直接或间接地抛弃作者和文本原意为理论依归,以轻视历史、篡改地理和转换时间为重要手段,通过蛮横隔离理解与解释的关系,将传统认识的对象纳入到理解的对象之列,或者片面强调文本的审美性,或者片面强调文本的应用性,从而以理解到的意义取代文本意义,达到取消认识论、取消理解对象的确定性,否定理解的正确性等解释学的传统旨趣和理论的目的,并最终抹煞传统的主体观、真理观、历史观、知识观、价值观等。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解实践的事实层面出发,坚持以文本为依据,以批判为主的原则,运用逻辑与历史、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互文性等思维方法,阐述了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思潮的背景及主要观点。第三、四、五章,评判了后现代主义解释学理论在理解与认识、理解与欣赏、理解与应用等关系的偏失,重新界划了解释学与认识论哲学、美学以及价值哲学的区分。第六、七、八章阐述了后现代解释学对解释学基础理论的动摇与否定,并进而消解了以前解释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正象理解不同于认识、欣赏和应用一样,解释学也不同于认识论哲学、美学和价值论哲学。第二,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和现代哲学解释学具有一致性,都反对传统解释学,但是,前者是后者理论的极端化和激进化,它们的理论旨趣、核心问题、基本原则和理解的正确性等方面也迥然有别。第三,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强调了读者在理解中的积极作用,强调了理解的开放性、相对性、历史性、民主性与创造性等,打破了绝对主义解释学的神话,不啻为解释学史上的重大进步。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第四,伊格尔顿所宣告的西方文化的死亡并非空穴来风,当前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更多地张扬了其消极性。它否定了解释学的重要理论,比如,否定了理解对象的客观存在,否定存在着客观固有的文本意义,否定了作者和文本的客观关系,否定了正确理解的可能等等。这给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运动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