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博文学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文学之一,以其“短、精、快”的创作形式和传播优势,迅速抢占新媒体文学创作的先机,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以微博文学为研究对象。为克服文学研究中观念先行的研究惯性,本文以微博文学在微媒体载体中的生存现状为切入口,将微博文学置于文学媒介化、文学泛化、文学快餐化等语境中,在透视三重语境对传统文学体制的冲击与重构的前提下,准确全面地认识微博文学这一新生文学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微博文学作为文学新样式所独具的文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凸显的新特质。对于这种媒介特征极其明显的文学形式,争议之声从未停歇,其碎片化的结构、自我膨胀的创作心态、娱人娱己的游戏色彩一直为人所质疑和诟病。争议的焦点本质上在于对其文学性、文学价值的困惑,这是研究微博文学难以回避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向。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起缘由和研究现状。第一章首先运用保罗·莱文森的“玩具——镜子——艺术”的媒介演进原理来观照微博媒体的演进路径,由此发现微博文学出现的平台依据。接着对微博文学的界定、发展状况、主要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章集中分析了微博文学的赖以存身后发展的文学背景,提出文学媒介化、文学泛化、文学快餐化是透视微博文学最重要的三重语境,为后文的展开做出理论铺垫。第三章依托文本分析、亲历互动案例、理论阐述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微博文学在文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的特质,写作形式上采用了图文并呈的方式。第四章是对微博文学品格的深思。微博文学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既通过文本体现出某些审美表征,也有着内在的审美旨趣。但因为某些不可回避的先天、后天的局限和处身于当下文学自身发展的困境,微博文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其文学性的稀释。然而,微博文学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仍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潜在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