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精是药食同源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达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目前,黄精也是重要的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并且药用量逐年增长。然而,当黄精生品入药时,极易使人产生口舌麻木的疼痛感,甚至会刺激咽喉,生黄精汁液触碰人体皮肤时,还会让人产生瘙痒疼痛的症状。因此为了消除生药材黄精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副作用,通常将生药材黄精进行炮制后再入药。目前,在中药炮制工艺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炮制工艺不统一、工艺参数差异大等,导致质量不可控,影响了中医的临床疗效。本课题着眼于威海黄精九蒸九制的研究,全面分析九蒸九制过程中黄精各种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变化,为建立规范化的黄精九蒸九制炮制工艺提供指导。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以威海黄精为原料,进行多蒸制黄精炮制品的制备,探究炮制过程中黄精感官性状的变化,多糖、皂苷、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的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对黄精炮制品进行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鉴于黄精多糖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进一步利用正交法与响应面法对黄精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单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测定。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黄精九蒸九制炮制品的制备,并探究其感官性状的变化。随着蒸制的进行,炮制品表面色泽与断面色泽逐渐加深,从黄色逐渐变为黑色,麻舌感也从有变无,甜味由淡逐渐变甜。黄精有效成分含量也在蒸制过程中发生变化,浸出物的含量随着蒸制的进行而下降,多糖的含量首先随着蒸制的进行逐渐下降,到第三次蒸制时多糖的含量基本稳定;还原糖、总皂苷和5-HMF的含量随着蒸制的进行而增加。对黄精不同蒸制次数的炮制品进行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蒸制次数的炮制品其化合物类型存在着显著差异,不仅产生了新成分,也存在原有成分的消失,而且各成分的比例也存在着变化。经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炮制品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分布较为集中,说明它们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和比例关联比较密切,具有着一定的特征性,而与黄精生品在主成分空间中分布距离较远,表明蒸制过后黄精挥发性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用正交法对黄精多糖热水浸提进行优化,热水浸提法最优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60 oC,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黄精多糖的得率为13.85%;通过响应面优化后黄精多糖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30,超声功率为300 W,超声温度为70 oC,超声时间为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黄精多糖的得率为13.62%;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用于黄精多糖提取的热水浸提法其多糖得率较高。对黄精多糖进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黄精生品的多糖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nose,Man)、葡萄糖(Glucose,Glc)、半乳糖(Galactose,Gal)、阿拉伯糖(Arabinose,Ara),4种单糖的百分含量分别为52.47%、36.84%、7.32%、3.37%;蒸制后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有所变化,随着蒸制的进行,Man的含量不断降低,从最初的52.4%减少至第九次蒸制时的18.86%;Glc的含量在前两次蒸制中降低,但随着蒸制的进行其含量又不断增加,最高为第九次蒸制时的52.2%;Gal和Ara随着蒸制的进行,其含量相对的增加,其中Gal含量增加的量相对比较大。应用DPPH法和ABTS法对黄精多糖样品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黄精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均具有一定清除能力,且清除能力随着黄精多糖的浓度升高而增大,但清除能力均比Vc的清除能力要低。蒸制后黄精的多糖其抗氧化活性略高于黄精生品的多糖抗氧化活性,但蒸制的次数对黄精多糖抗氧化活性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只呈现略微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