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碑文着重叙述碑主的姓氏始祖与得姓祖先,这些祖先多是三皇五帝传说时代、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以及秦汉时代的名人,因其功绩卓著而被后人敬奉、尊为始祖。此外,由于东汉谶纬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盛行,星辰也成为东汉人认同的始祖,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对姓氏的重视。东汉碑文在叙述碑主家世时不少记载了其祖先的迁徙历程,这反映了先秦秦汉时期的人口迁徙情况。周代的分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的采邑分封、秦与西汉初年的六国迁移、西汉时期的士兵归乡、两汉时期的实边开发、两汉时期的仕宦迁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的时局纷乱迁移等,是东汉碑文中记载祖先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些迁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即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政治稳定、平衡经济发展。同时,碑文中大量祖先迁移的记载,反映了东汉人对氏族迁移问题的重视、对祖先和故地的思念。碑主世系内容的记载方式借鉴了东汉时期的家族谱牒,记载形式与《史记》、《汉书》中人物列传的记载方式相同,东汉姓氏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西汉时期的姓氏观念。东汉后期姓氏观念更加突出,从而形成了大姓氏族,如“四世五公”的袁氏,“四世三公”的杨氏,世代传承的孔氏以及因东汉建国有功而宗族势力庞大的樊氏、赵氏等。对宗族外部来说,这些大姓宗族以家传经学、世代仕宦以及其他方式影响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宗族内部来说,又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族规”约束并团结族人,使其相互扶持、相互监督、共同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东汉政府对基层民众管理的不足。他们相互约束、相互救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种宗族的团结,与死后的厚葬以及仕宦后相求归乡的强烈愿望是相对应的。东汉碑文从叙述始祖、祖先迁移,到大姓门阀的记载,无不透露着对姓氏、祖先与宗族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