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女性胆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背景:胆石症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疾病。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胆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胆汁内各种成分比例改变及胆道运动功能异常等因素长期互相作用所造成的。按照其成分的不同,可以分成胆固醇为主型、胆色素为主型和混合性结石;根据其存在部位小同,又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以及胆囊结石等。胆石阻塞胆道可以引起胆道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甚至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其长期反复刺激更可更可能会产生癌变。另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女性人群与男性相比,胆石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对女性有着史大的危害性。因此,胆石症具有分布广泛、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的特点,加上其病因较为复杂,医务工作者应该对胆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以采取综合全面的预防措施,维护大众健康。本文通过分析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部分女性胆石症患者和非胆石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女性人群胆石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更好的制定预防策略,以及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行胆囊切除术并术后病理确诊为胆石症的100名女性患者和100名非胆石症女性患者(同期来自齐鲁医院)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个人史,既往史,体质指数,血液学检查等信息。对各个变量进行规格化和数量化后行单因素分析,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其相关性。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胆石症患者组平均年龄50.14± 11.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1.26± 12.04岁。分析结果显示雌激素使用史是胆石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9.77(95%C1=4.08-23.39),包括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治疗;BMI是胆石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12.99(95%CI =5.98-28.20);此外多次生育和家族史都是胆石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其余因素包括胃肠手术史,糖尿病病史,肝炎病史,吸烟,饮酒,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ALT,AST,AKP,GGT与胆石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雌激素摄入、BMI、多次生育和家族史都与胆石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其中外源性雌激素摄入和BMI为胆石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倡导均衡饮食、积极锻炼和谨慎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来预防胆囊结石;而其它因素与胆石症之间的联系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大样本分析,以对胆石症的预防和控制提出更为合理的意见。第二部分:外源性雌激素与胆石症关系的研究背景:胆石症是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道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互长期影响而引起的疾病。胆石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肥胖、雌激素等。其中对于外源性雌激素的摄入,主要为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替代治疗两种,与胆石症发病的关系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其结果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分析外源性雌激素摄入与胆石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用药,本研究综合了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 Meta分析,同时结合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内的文献进行搜索,筛选出19篇关于讨论外源性雌激素与胆石症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包含计算相对风险率(RR)或相对危险性值(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评估,亚组分析,异质性检验等,并且结合部分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筛选出的19篇文献中约有556620位参与者。外源性雌激素摄入的合并RR值为1.59(95%CI:1.44-1.75),提示其是胆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合并RR值为1.19(95%C1:0.97-1.45),而雌激素替代治疗合并RR值为1.79(95%CI:1.61-2.00)。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口服避孕药的OR值为1.23(95%C1:0.93-1.62),雌激素替代治疗的 OR 值为 1.84(95%%CI:1.39-2.43)。结论:外源性雌激素摄入与胆石症发病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其中,雌激素替代治疗与胆石症发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口服避孕药则没有。提示雌激素替代治疗是胆石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除了定期检查其乳腺、卵巢和子宫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其胆囊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用药策略,预防胆石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