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广泛用于消毒,灭菌,污水处理及污泥减量化等领域。传统的表征臭氧与细菌的作用过程机理的方法尚存在检测方法操作耗时,数据误差大等问题,对不同细菌对臭氧敏感性的比较研究较少,并且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对混合细菌与臭氧作用过程复杂性进行快速检测。荧光蛋白作为可视化的标记蛋白广泛应用于定量表征蛋白表达以及细胞浓度等,具有分析检测快速方便,表征准确的优点。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蛋白基因在不同细菌中获得表达,通过追踪胞内荧光蛋白含量的变化建立解析臭氧与细菌作用过程机理的新方法。使用的菌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细胞生存活性结果表明对臭氧的耐受性:枯草芽孢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荧光蛋白追踪显示在相对最低的臭氧添加量时大肠杆菌胞内物质大量泄露,受到破坏,枯草芽孢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剂量较高时才被大量破坏。人工构建的混合菌群与臭氧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细菌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细菌胞内物质泄漏推迟,需要较高的臭氧浓度,细胞对臭氧的耐受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