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外汉语学界越来越重视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教材编写,对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研究和探讨日益深入。目前针对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研究,在国别方面,主要集中于亚洲国家或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针对以匈牙利语为母语的研究比较少;在学习者年龄和水平方面,主要集中于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大学生或成人,针对零基础小学生学习者进行研究的比较少。除此以外,对外汉语学界尚未发行和教材中文化因素编排模式有关的大纲,以何种顺序和形式呈现何种类型的文化因素,也没有具体的标准,这也为本文的探讨提供了思路。鉴于此种情况,笔者选取赴海外任志愿者期间所使用的《YCT标准教程》为研究对象,在梳理、评述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张占一先生、陈光磊先生、刘珣先生以及卢伟、杨德峰、程裕祯等学者所提出的文化因素分类标准为依据。一方面,运用数据统计法,对《YCT标准教程》1-6册中的知识类文化因素和交际类文化因素进行地毯式整理,以探讨文化因素的选编呈现、数量分布、类别比例等特点。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教材体例,并借助图片和表格形式,反映文化因素在教材词汇、课文、课堂活动和练习、课后小测验四类环节中呈现方式的特点和不足。由统计结果可知,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选编和呈现符合“整体性”、“阶段性”、“实用性”原则,但部分文化因素的选编和呈现形式较为局限,缺乏多元性。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材使用者开展调查,以了解不同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对文化因素的兴趣、需求、倾向等;并运用个人访谈法,对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各小学教学点使用《YCT标准教程》第一册、第二册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访谈,整理和剖析教师使用者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态度等。笔者结合前文二、三、四章中的分析和统计结果,针对所选教材中和文化因素相关的种种问题,提出修订和完善建议。其一,注重教材中文化因素编排比例、编排顺序、内容选择和呈现形式的科学性,兼顾多元化、民族性和共时性;其二,在教材国别化、本土化适应方面,既要重视中匈对比和趣味性,也要不断完善文化因素的注释和翻译;其三,少儿教材中文化因素的选摘,亟需对外汉语界制定、发行相应的文化大纲,使得文化因素教学和学习有标准可依。最后,总结本论文观点,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的研究加以展望。受篇幅限制,本文以册为单位,将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文化因素以表格形式呈现在附录中。同时,附录中还包括学生调查问卷中英对照版、学生调查问卷匈英对照版和教师访谈提纲,以供查阅和参考。综上,本文针对《YCT标准教程》1-6册中文化因素的选编情况做了整体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为教材的优化、再版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