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以个人主义为主,导致经济人的“低社会化”程度;而社会学则以集体主义为分析方法为主,这又造成了人的“过度社会化”。如何将影响经济活动的社会结构因素融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使得经济分析更接近社会现实,是近年来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之一。对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于资本、教育、制度等方面。当意识到人的社会交往也会影响经济绩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创立的社会资本概念也可能是影响农民差异的一个因素。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2002年调查的中国家庭收入数据(CHIPs)对社会资本,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信任与和谐,与农民收入差异的关系做了一定的探讨。本文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史入手,对社会经济学的兴起和含义作了介绍。社会经济学代表了经济学与社会学在研究主题和方法上从分离走向对话的趋势,这有助于两个学科的发展。社会资本可作为这一潮流的产物,该理论试图将某些重要的社会交往因素融入主流经济模型之中,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社会规范等。虽然社会资本的概念仍存在模糊性,但上述三个方面基本概括了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其次,沿着业已建立的社会资本理论,本文对社会资本与农民收入差异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发现:1.社会资本,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和谐,均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以社会关系网络变量为例,礼物支出比例每增加10个百分点,可提高人均收入2.25%。而有亲友住在县城可提高人均收入8.26%,一个标准差的变化可提高人均收入4.1%,大于人均耕地的影响(1.7%),接近人均受教育年限影响(8.3%)的一半。2.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作用不同。社会关系网络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更为重要,而信任则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价值更大。3.修正了Stiglitz(2000)的假说,一方面证实了某些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随着市场化水平的发展,作用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其他种类的社会资本(一般信任)则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