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催化剂污泥中存在较多的金属离子,通过元素组成分析,将对农药制剂有较大影响的金属离子进行屏蔽或去除,使其能发挥农药载体的作用。之后再将处理后的载体应用到已开发的新型安全农药剂型中,与原有剂型的药物效果进行对比,以达到考察催化剂生产污泥作为农药载体的可行性。经过系统分析,催化剂污泥组成中除s和Ce较对照样品略高外,其他元素基本相同。研究表明,金属离子Fe、Sn、Cu离子对农药化合物降解影响显著,但催化剂污泥样品中的Sn、Cu与目前应用的农药载体相近,而催化剂污泥中的Fe较农药载体中的更低。因此,从组成上看,催化剂污泥达到农药载体应用技术要求,没有必要进行金属离子去除工艺研究。催化剂污泥样品具有多孔结构,表面吸附能力更强。农药载体需要这一特征。由于农药活性成份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表面吸附于载体上,更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强化农药制剂的物理稳定性,降低脱落率。就载体材料结构而言,催化剂污泥相比一般载体的化学成分要复杂的多,其晶体结构无明显的定型。这种晶型不利于农药粒子的吸附和结合,因此有必要将催化剂污泥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从改性后的催化剂污泥表征数据和图片可知,晶体主要呈片状和粒状,有利于协同结合原药粒子,发挥最大药效。应用改性的载体制备八种农药制剂,结果表明,催化剂污泥开发的载体对农药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对生物活性还有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