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同等条件和环境,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且成绩上有着明显区别,这种现象被叫做“化学学习两极分化”。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两极分化是非正态发展的,不符合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时也影响正常的化学教学,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本研究力求探索初中化学学习分化内容的特征及学生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影响因素,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实际问题。首先通过收集、分析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和工业园区实验学校两所学校九年级学生化学考试成绩,以此来掌握新课标下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发现初中化学中已经出现了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且该现象是很多学校的普遍现象。但并不是从化学学习一开始就存在,而是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起伏而不断改变。分析学生的化学成绩发现,造成两极分化的分化点主要是微粒观的建立、化学用语的学习、溶液和溶解度的计算、无机物的相互转化等知识。这些分化点由于自身的抽象性、量化性、综合性、阶段性等特点造成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导致两极分化。其次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法等,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查,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这些方法,得出学生在进行化学学科学习时,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源。其原因包括学生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缺乏科学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等;教师的忽视、“偏爱”等;化学学科自身具有化学实验、化学用语复杂、知识点繁、杂等特点;教材编排、呈现方式等。最后根据相关文献,并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总结解决策略主要包括:激发兴趣,培养意志;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抽象知识转换为具体事例,化微观为模型;抓分化点,夯实基础,构建体系;改善关系,营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氛围,利用课后辅导等方式提高学生成绩等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积极应对,利用各种措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良好发展,尽可能缩小两极分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