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行政改革浪潮,波及程度之深和波及范围之广也前所未及,服务型政府模式成为新的行政环境下各国政府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服务型政府概念最先由我国提出,并且许多地方都开始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改革工作如火如荼。然而,多数改革都局限在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式等浅层次阶段,未深入到理念的高度,并且改革过程中出暴露出贪污腐化、权力寻租、官僚主义、任人唯亲等伦理失范现象。另外,当前国内学界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的研究虽然已经深入到具体制度的设计层面,缺乏实质性系统认识,也未从制度、理念等层面提出科学全面的选择路径。至于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科学策略的,更为少见。本选题涉及伦理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多种知识,兼跨伦理学、行政改革发展史及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充分运用了多层次比较、理论联系实际、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本论文以行政伦理学为视阈展开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的研究,角度新颖,力求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创获:将政治学研究与行政伦理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并践行前辈学者所提出的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的设想;从行政伦理学角度入手,深入分析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成因,进而由此提出操作性极强的路径;在最大限度地掌握当前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路径选择作出翔实论证;结合古今中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经验,从整体上探讨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价值以及在未来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与建设中的重要启迪意义。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公民参与能力的提高不仅是随着个人知识的提高自然而来的结果,更要通过具体的参与实践而习得;公民参与决策的基础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先于行动存在的完全相同或一致的共同价值。相反,由于利益差异和冲突的存在,公民的认同是在反复博弈、充分对话、彼此互惠的社会共同体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公民参与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决策,这里的公民参与更多时候是公民通过代表公民利益的代表来参与,服务型政府并不排斥“公民领袖”的作用。本课题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试图从行政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梳理公共服务型政府和行政伦理的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范现象及其成因,进而从制度、立法、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出路径选择,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