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测试的关联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华文教学改革为主要分界点,将1999年以来的新加坡华语文教育政策分为三个时期:阶段一(1999~2004)、阶段二(2005~2010)和阶段三(2011~2016)。以Kaplan的语言教育政策框架为理论依据,以新加坡华文教学检讨声明、报告和课程标准为现实依据,确定了“目标理念+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描述框架,并以此展开描述与分析。从考制蓝图、题型介绍、输入输出比重、华语知识能力比重、华语能力层次比重、语言层次比重等角度对每阶段小学离校考试(PSLE)的华文试题进行了分析。在政策解读和试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华语文教育政策与华文考试的正、负两种表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每阶段的华语文教育政策既有承前,又有新变。“发展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和“传递华族文化价值观”这两大总体目标基本不变,各分项目标不断调整。“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穿在历次华文教学改革,近年又提出“活学活用”的理念。三个阶段的华文课程类型设置基本一致,即开设高级华文、华文和基础华文课程供能力强、中、弱的学生修读,但课程选择受限于英文能力。教材编写建议上,“符合学生认知”、“内容贴近生活”、“与资讯科技结合”贯穿了三个阶段。教学方法虽不断改进,但差异教学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华文整体水平有下降的趋势。PSLE华文考试的题型题量有所变革,到阶段三基本稳定。所有试题都存在偏重技能考查的倾向,且有加重趋势。笔者对华语文教育政策提出以下建议:(1)制定合理的华文标准;(2)强调华文的社会实用性;(3)课程类型的选择应更综合考虑学生的华语水平和学习兴趣;(4)维护华文考试在关键性考试中的权重地位;(5)设定合理的汉字教学目标;(6)合理规划小学华文课时。对华文测试提出以下建议:(1)适当增加交际性题型;(2)合理规划试题的知识与技能的比重;(3)处理好试题类型与语言能力层次的关系。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估价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继续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公平和谐、健康有序地发展和前进呢。本文简单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估价的意义,然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期待建立统一、永恒、客观与秩序性理想国的现代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不再试图赋予世界任何意义。后现代主义
目的:探讨中药眼部雾化联合穴位按摩对消渴目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渴目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脱落2例。2组均予活血通络、常规降血糖
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是启蒙时代重要的哲学人类学文献。在其中,赫尔德通过批驳苏斯米希、孔狄亚克和卢梭的语言起源论,阐明了自己建立在"思虑"和"听觉"等关键概念之上的人类
如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探究和制定本国的能源战略,力图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均衡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
为了解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和英语专业学生对美国价值观的认可程度,他们对美国价值观的认可区别,及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哪些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理工科和英语专业学生身上消失或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我国进行投资,国内的企业也逐渐走向世界。在经济交流合作中,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是双方进行合作的基础,财经类信息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灵魂"。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为例,从区域认知是形成人地协调观的基本出发点、综合思维是形成人地协调观的必要过程、地理实践强化人地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