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属于导师王澍教授及其核心教研团队的国家课题《正本清源——中国本土民间营造体系的原创性研究》的分项子课题。选择砌筑作为对于民间营造体系研究的切入点一则由于浙江地区所具独特的地理地质条件、加之历史文化等源流,其乡土砌筑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砌体选材丰富,砌筑方法多样,形制与作法差异性大是其主要特点;二则本文作者认为砌筑仅仅作为一个研究视角,由此引带出的对于整个民间营造体系背后的那种被我称为“具体性”建筑学的讨论更为重要。正文第二章<具体性的建筑学>即通过两个差异比较论题(“城市/乡土”、“建筑师/工匠”)设问了另一种建筑学——那种将理智思考寓于匠艺之中的乡土建造——即所谓具体性的建筑学的存在,考察中乡土工匠们所显现的思考来源于具体性的实践(或可说思考就是实践本身),作为与现代设计意义上的专业建筑学平行的另一种具体性建筑学,它所呈现的现象提示我们这种具体性思考在我们身上长期的缺席状态(而这种思考其实一直潜存于我们的乡土性当中);“空间/建构”的对比则来自对于近些年专业建筑学领域出现的一种对于建构理性回归之大学术语境的梳理和回应,进而澄清对于乡土砌筑这样一种织理性活动研究的学术角色及其位置;其后引出“砌筑/编织”的类比,将砌筑归为一种类编织活动,进而将微观砌筑通过编织这种非常具有观念性的活动与宏观(世界)建构勾连起来。其后第三章<砌筑分类的逻辑>同样以差异比较论题发端,先以“砌/筑”分解讨论得出“砌”、“筑”两种活动并无真正的先后时序,它们互文性地相互依存由此而接近编织活动;其次通过对于砌筑活动中两种程式的“分解/组合”之后一种的讨论得出一切编织活动所共有的综合性(可逆性)状态,并指出编织句法的重要性;其后“砌筑的分类”讨论了本文基于纷繁复杂砌筑现象的分类,或曰尝试使本在那里的分类显现出来。第四章<砖目>、第五章<石目>为本文研究重点,在大的砌体材料品目分类基础上,以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共时性和历时性(尤以共时性讨论为重)的讨论作为话语背景,对浙江地区乡土建造中不同地域的砌筑现象进行编配和理解(编配的活动是使具有差异性或相似性的事物同时呈现,继而使其具有可理解性)。将不同地域的不同砌筑现象进行分类编配,这件事本身就有点类似词典编篡的工作。事实上,本文作者试图抛弃纯技术讨论或纯意向性讨论的两个极端,尝试做一项关于浙江地区砌筑现象的“词典”编篡工作,这个砌筑词典也许不能毫无遗漏,但是它所采取的编配法则将试图接近并理解真实浙江乡土世界中砌筑现象的差异。并以砌筑为视角,力图在专业建筑学领域重建一种具体性的思考。文章最后则以对本人的毕业设计解析作结束,试图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从思考到实践的线索。从观念性乡土考察到思考性研究论文再到真实设计实践的这一连贯过中,本文作为一篇设计类论文的写作,试图建立起一种承上启下的连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