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红曲素对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脑水含量、铁染色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γ)、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A类清道夫受体(SRA)的影响,探究红曲素参与脑出血后脑的保护作用的可能及其作用机制并筛选最佳剂量。方法:选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低剂量红曲素组(1mg/kg/day)、中剂量红曲素组(5 mg/kg/day)、高剂量红曲素组(10 mg/kg/day)共5组,每组据术后时间点依次分为1d、3d、7d和14d。采用含IV型胶原酶0.5U的生理盐水1μl,将其定位注入大鼠的右侧尾状核,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大鼠苏醒后再分别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及不同剂量的红曲素灌胃,并于术后的1天、3天、7天均行Garci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后行脑水含量测定、铁染色、免疫组化。结果:1.造模大鼠的总手术死亡率为6.3%,造模较为成功。2.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低剂量红曲素组、中剂量红曲素组及高剂量红曲素组的Garci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天、3天、7天显著降低,且在1~3d评分最低。与ICH组相比,低剂量组缺损评分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中、高剂量组缺损评分明显高于ICH组(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四组的脑水含量在1天、3天明显增高。与ICH组相比,低剂量组脑水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中、高剂量组脑水含量明显低于ICH组(P<0.05)。4.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各组的铁沉积颗粒量在3天、7天、14天显著增多,且于7d~14d达高峰。与ICH组相比,低、中剂量组铁沉积颗粒量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组7d、14d铁染色颗粒量明显少于脑出血组(P<0.05)。5.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各组的PPAR-γ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天、3天、7天显著增多,在3d达顶点。与ICH组相比,低、中剂量组PPAR-γ免疫阳性细胞数在较多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PPAR-γ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d、3d、7d明显增多(P<0.05),3d达高峰,14d降至脑出血组水平。6.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及红曲素干预组的Nrf2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各个时间点显著增多。与ICH组相比,低、中剂量组Nrf2免疫阳性细胞数在较多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Nrf2免疫阳性细胞数于前三个时间点明显增多(P<0.05)。7.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四组的SRA免疫阳性细胞数在各个时间点显著增多。与ICH组相比,低剂量组SRA免疫阳性细胞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组SRA免疫阳性细胞数于1d、3d、7d明显增多(P<0.05),14d降至脑出血组水平。结论:高剂量红曲素可增加脑出血PPAR-γ、Nrf2及SRA阳性细胞数,减轻其出血后的脑水肿及铁含量,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可能通过激活PPAR-γ-Nrf2-SRA通路发挥脑出血后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