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生产模式的重构,全球制造业也不断朝着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大而不强,面临诸多困境,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冠疫情的冲击更是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上游投入不足和下游需求萎靡的“双重挤压”,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进程是破除制造业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生产模式的重构,全球制造业也不断朝着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大而不强,面临诸多困境,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新冠疫情的冲击更是使得我国制造业面临上游投入不足和下游需求萎靡的“双重挤压”,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进程是破除制造业发展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正逐渐由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追求结构优化和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发展绿色贸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的政策指向。但我国长期以来以传统的要素禀赋嵌入全球生产分工,实现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局面,且加工贸易的规模化扩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是使我国面临“污染避难地”的困境与指责。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刻不容缓,而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制造业服务化则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本文提出的制造业服务化是指投入服务化,也就是制造业出口中服务要素所创造的增加值占比的提高。服务要素相对于传统要素具有清洁性,且作为高端要素嵌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促进出口企业的绿色转型进程。基于以上逻辑,本文在吸收现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分析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产生环境效益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现有成果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出口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而后分别从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出口企业排污强度进行特征事实分析,发现行业层面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将会掩盖一定的企业性,且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出口企业排污强度在企业,地区以及行业层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接着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对于出口企业排污强度的异质性效应,并验证其影响机制;最后以特征事实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为依据,探索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企业绿色转型融合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的逻辑进行研究,最终可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可以显著降低出口企业排污强度,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相较而言,国内服务化的环境友好度上限更高,东部地区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推进出口企业的绿色转型,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污染行业,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也更加明显;且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提升出口企业的规模,推进出口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以及扩大出口强度来实现出口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从宏观政府视角来看,需积极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体系,采取重点项目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制造业服务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突破;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注重服务要素积累,同时加强知识资本吸收,深化要素资源配置,积极发挥规模经济和出口带来的有益成果,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形成绿色高质量企业群。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很多劳动力有了更多择业选择,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开放的同时,我国持续地追求改善人口素质,然而,农村儿童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问题十分重要。农村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些分析儿童生存状况,特别是辍学问题的研究。所以,本文在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热门课题,回顾我国发展历程,最初我国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粗放型加工贸易为主,形成以外延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极大的依赖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在早期,凭借人口大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推动了工业发展,但一定程度也导致我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牺牲了环境效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税等传统的贸易壁垒被不断被削减,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加权平均关税不断降低,至2010年仅为2.69%,故难以通过关税的进一步削减来使全球贸易扩张。在此背景下,阻碍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复杂海关程序和不透明贸易政策等措施逐渐被重视起来。在WTO在2014年通过《贸易便利化协定》后,世界各国积极进行贸易便利化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贸易便利化的提升会导致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徐明君和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各国为恢复本国经济发展纷纷降低利率,甚至出现负利率情形,其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利率政策对世界利率水平的影响巨大。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3月3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50个基点;3月14日降低100个基点至0-0.25%,同时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两次紧急降息幅度相当于6次常规降息,联邦利率重回超低利率环境。如此激进的利
改革开放之后,中美两国逐渐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美两国因比较优势的差异形成了互补的贸易结构,但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价值链重构,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中美产业分工逐渐由互补向竞争关系转变,为维持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美国频繁对中国出口企业实施贸易制裁,“337调查”凭借其有效性、隐蔽性等属性,正成为美国设置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惯用手段之一。自2002年以来,我国就成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贸易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已成为共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进口关税率大幅度下降,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性大大加强,贸易开放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技术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单边贸易保护主义逐渐严重,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峻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力推进,“数字一带一路”的也逐渐展现出一幅幅实景。“数字一带一路”是数字化赋能“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实践,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不仅贯穿全球价值链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部阶段,也对产业链、创新链的格局带来了重要影响。随着网络和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探究“一带一
适宜的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于合理利用要素禀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在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之间的适宜性对经济均衡增长或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反而对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以及适宜程度内在机制的缺乏深入探讨。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偏向性技术适宜性的测算方法,揭开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与否以及适宜程度如何变化的“黑箱”,本文首先基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巴黎协定》是全球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于2016年签署的协定,它设定了本世纪后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以此来推动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同时碳排放也在各国间重新进行分配,从而导致各国间的碳生产率差异。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迅速增长,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并依托Eora投入产出数据,对199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进行系统模拟,分别通过指标分析和块模型分析的方法揭示沿线国家总能源贸易网络及其子网络即中间能源贸易网络和最终能源贸易网络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