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是当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东亚格局在冷战后的演变,有助于认识全球化时代东亚的发展态势。冷战时期,东亚是美苏霸权争夺的场所,东亚国家分化为两大阵营的鲜明对立。冷战结束后,东亚环境维持了较长时期的稳定,“一超多强”成为地区格局的主要表现形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并行发展的推动下,东亚地区合作方兴未艾,东亚成为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与美国和欧盟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在此背景下,关注并研究东亚格局的演变态势,以及探讨其对地区合作带来的影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既尊重现实主义的合理内核,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基本立足点。同时充分结合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指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必须考虑国家间关系高度依赖的现实,并兼顾其所在地区整体发展的需求。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通过“以史带论”的方式,结合历史比较和现实分析,借助大量论著和中外文资料,指出东亚格局自冷战以来能在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中维持大致的稳定局面,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一的权势均衡或者建构主义理论,既无法准确解读东亚格局的态势,也难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模式。东亚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其格局特点将迎合全球化时代的规则。东亚既不会复制过去的欧洲,也不会重现历史的亚洲。在冲突与合作的矛盾进程中,大国关系的平衡(主要指中美)和潜在力量的融合(主要指东盟和印度)将是主导东亚格局形态的主要因素。东亚格局的稳定发展,将为东亚地区合作提供更大的机遇,最终迈向东亚共同体的终极目标。 论文共分三章和结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东亚在冷战时期的基本格局。首先界定关乎本文主题的研究对象。其次论述了东亚的历史格局,主要是以中华文明向心力建立的“华夷朝贡体系”、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奴役时期和以日本的权势扩张为内容的三种格局形态,认为“华夷朝贡体系”下的东亚格局相对独立,并超脱于国际体系之外,后两种格局形态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并迫使东亚思考如何融入国际体系。最后论述了冷战时期东亚的基本格局,主要是两极格局下的争夺和两大阵营的分化,以及东亚国家在此期间实现的发展。 第二章主要论述冷战结束后东亚格局的变化。在分析美日同盟对东亚格局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东亚格局不应寻求以中国对美日或中俄对美日的“均势”,而应努力实现中美日战略三角的稳定,将其作为维护东亚格局和平发展的平衡基础。在此过程中,中美关系是核心变量,决定着中美日战略三角的形态和东亚格局的最终取向。东亚格局既不能回归早期的“华夷朝贡体系”,也要防止重现冷战时期的权力均衡模式。东亚格局的发展存在两种效应:内在效应是支持中国的和平崛起,并带动东亚的整体发展;外在效应是协调东亚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的协调为其主要内容。最后探讨了东盟的发展和印度的崛起,分析其对东亚格局演变的影响,指出二者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地区多极化的积极因素,对东亚格局分别具有现实作用和潜在影响。东盟是东亚稳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协调器”,印度将为东亚发展提供拓展空间。 第三章主要论述东亚格局的演变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影响。分析了东亚地区合作的困境与出路,指出机制建设的多元取向,是东亚地区合作深入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而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则是东亚内含的主要结构性矛盾,对东亚的整体发展形成了制约效应。本文认为中美形成“共生”模式,共同主导东亚未来格局,是东亚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出路。中国崛起成为全球性大国,有利于实现东亚大国利益的融合,并形成相对公平的权力与义务分配体制。中美合作发展,将促成东亚格局的稳定,实现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 结论部分指出,全球化不仅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也代表一种新的国际体系模式。世界正处于由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的时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减少国家间围绕权力而斗争的关系形态,“竞争与共存”将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使不同文明和不同制度的国家得以参与国际体系的建设。从地区角度而言,东亚在建立新的自我格局中探索和制定的国家关系准则,将对未来的世界形态提供积极的借鉴,从而使东亚更深地融入国际体系,并与西方世界一道在国际体系中发挥重大作用。就单一国家的发展来说,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哪个国家更加全球化,哪个国家就发展得更快更好,在国际新秩序中也就更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