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在流经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时河道大拐弯,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分布着多期古堰塞湖沉积和多级湖积阶地,在河床覆盖层内还埋藏有巨厚的河湖相沉积。目前,关于古堰塞湖沉积的期次、范围和年龄等,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河谷沉积的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首次对多个阶地剖面和钻探岩芯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同时,采用石英、钾长石光释光测年技术进行了系统测年,结合14C年龄,初步建立了河谷上部沉积的地层年代学框架,并对堰塞湖的期次、范围和年龄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深入研究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演化,气候、构造与地表过程的关系,评估冰川坝溃坝产生的洪水对大峡谷下切的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露头剖面和钻探岩芯的沉积相分析表明,大峡谷入口以上河段河谷沉积由多个河湖相沉积旋回构成,自下而上旋回层一般是从粘土与粉细砂的互层逐渐变为平行层理和富含波痕的交错层理的细砂层甚至是河流砂砾层。湖相沉积广泛出露于则隆弄冰川槽谷与雅鲁藏布江相汇处的上游主河道及其支流阶地剖面中,同时还埋藏于河床下数百米深度内。通过阶地沉积和河床覆盖层浅部沉积的OSL和14C测年,取得了以下进展。1)光释光测年:通过一系列条件测试分析,确定了适合本地区的样品粒级和测试流程。2)古堰塞湖年龄:年龄结果揭示出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上河段在末次冰期以来至少发育了三期古堰塞湖事件(古堰塞湖Ⅰ、古堰塞湖Ⅱ和古堰塞湖Ⅲ),沉积年龄分别为7-9ka,20-30ka和>40ka,古堰塞湖的发育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期冰盛期和全新世冰进相对应,是南迦巴瓦峰西坡的则隆弄冰川在末次冰期发生冰川堵江的结果。最近两期堰塞湖构成了两级海拔高程为2906~2956m和3100~3060m的湖积阶地(T1,T2),形成年龄分别为7ka和20ka。3)古堰塞湖范围:古堰塞湖Ⅰ分布范围较小,在大渡卡一米瑞发育湖相沉积,湖尾大致在米林县城以南,最大沉积厚度约5-8m。T1阶地拔河高度20多米,主要由粘土层组成,后期覆盖风成沙。古堰塞湖Ⅱ发育范围广阔,古堰塞湖沉积在大渡卡—卧龙均有出露,湖尾大致在朗县附近。T2阶地拔河高度200-250m,在大渡卡—卧龙河段为粘土层—砂层的旋回层,古堰塞湖Ⅱ沉积被后期河流冲刷切割,形成1-3级次级阶地。古堰塞湖Ⅲ多被古堰塞湖Ⅱ和古堰塞湖Ⅰ沉积所覆盖,在米瑞阶地底部等地零星出露,大渡卡河床钻孔(Z2)和米林河床钻孔(Z3)中揭露其厚度>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