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该语言母语说话者的语言水平。即,能毫无障碍的和母语者进行交流。日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自然也是如此。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国人日语学习者随着日语水平的上升,能完全掌握语法点,却不能达到日语母语者的水平。常常会变成中国式日语。比如关于日语被动句的习得,能完全达到母语说话者水平的十分少。根据对先行研究的调查,汉日被动句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不仅形式上不同,意思功能上也相差甚大。因此可以推测,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来说,被动句的习得是一大难点。就目前现状来看,随着学习者日语水平的上升,被动句的结构特点能完全理解,但是意思功能的特点很难完全掌握。同时,理解能力会随着日语水平的上升而上升,但是使用能力却很难达到要求。针对这样的现状,本文考察了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被动句功能习得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与使用能力的差异。本论文分四章对上述课题进行了分析论述。第一章依据先行研究对日语被动句的特征、日汉被动句的不同点进行了考察,并明确了习得研究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本论文要解决的课题。第二章论述了目前被日语学界广泛认定的日语被动句定义,分类以及功能,并分析考察了日汉被动句功能上的不同点。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被害之意”,没有视点的限制。而日语被动句主要有三个功能,分别为“表达被害之意”、“将视点置于和自己关系近的一方”、“视点一贯性”。因本文仅考察复合句,所以排除“将视点置于和自己关系近的一方”这一功能特点,本论文将“表达被害之意”和“视点一贯性”两大功能作为本研究的考察范围。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第三章介绍说明本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第四章统计调查得出的数据,并列举答案中具有代表性的用例,考察分析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及其背景、理由。具体来说,第三章首先是在第一、二两章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作出假设。然后依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说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本论文共实施四次调查,分别是PT测试、文法判断测试、作文和跟踪反馈调查。PT测试用来测试调查对象者的日语水平并进行分组,文法判断测试考察学习者对被动句的理解能力,作文考察学习者产出被动句的能力,为了明确学习者使用被动句的原因,最后对学习者进行了跟踪反馈调查。其中文法判断测试和作文是本调查的核心部分,都考察分析学习者对被动句“表达被害之意”功能和“视点一贯性”功能的习得情况。第四章通过图表和文字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论文使用统计学上经常使用的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了调查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有意差等。并且列举答案中具有代表性的用例,考察分析学习者不能理解被动句、不能使用被动句的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得出,与汉语被动句相似的“表达被害之意”功能相对较容易习得,而汉语中没有的“视点的一贯性”功能的习得较困难。另外,随着日语水平的上升,理解能力比使用能力能更快的得到提高。本论文结论部分对以上四章的考察进行了总结整理。本论文根据上述考察,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首先,被动句的“表达被害之意”功能比“视点一贯性”功能容易习得;第二,随着学习者日语水平的提高,“表达被害之意”功能和“视点一贯性”功能的理解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只是“表达被害之意”功能的理解能力的提高比“视点一贯性”功能的理解能力更快速。但是,关于产出能力的习得,“表达被害之意”功能的习得度能随着水平的上升得到提高,而“视点一贯性”功能的习得度很难得到提高;第三,普遍认为使用能力比理解能力难掌握,但是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显示,被动句的理解和使用间的习得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并且,不管是理解度还是使用度,在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理解度的差异要大于使用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