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形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趋于自然形态的拼形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作为静态拼形的镶嵌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存在,从古代原始社会的砖石拼形到现代高科技的绚丽表皮,从中国传统的木构窗格到中世纪伊斯兰建筑墙面装饰的花砖,拼形无处不在。拼形理论横跨数学、晶体学和艺术设计学科,尤其是在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由于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晶体像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这种晶体像不符合晶体学的理论但却存在明显的高次旋转对称规律,也就是后来被称作的准晶体。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统治晶体学一百多年的经典晶体学理论,而这一奖项的颁布,又将人们的视野转回到拼形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分形几何学自1975年问世便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几何学范畴中,分形几何是与大自然规律最为贴切的一门学科,它将数学规律和自然本体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传统数学和晶体学中研究的拼形,都十分规整和机械化,这种拼形与建筑相结合,虽然便于计算,但难免会出现呆板和千篇一律之感。寻求在分形几何审美之下的便于计算施工的拼形形式,成为本文的论述中心。首先文章简单论述了课题选取的背景以及拼形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概述了论文的整体框架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镶嵌的基本概念、镶嵌法则和镶嵌的主要分类和应用,这一部分主要讲数学和晶体学领域中研究比较透彻的规则拼形。第三章主要介绍趋于自然形态的张华拼形的提出和发展以及如何利用参数化设计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实现。最后,第四章笔者结合五个已经完成的建筑实例来综合论述该课题,是将第三章中的参数化设计雏形结合实际的设计条件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尝试。最后一章提出了趋于自然形态的拼形理论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其广泛应用的期望。
其他文献
现代建筑以来,空间已经被明确提出并被作为建筑学的核心,空间问题的核心在于其设计与生成。那么空间是如何生成的?这一生成过程中的机理应如何描述和研究?这些疑问构成了本文
公共建筑入口在建筑设计中处于关键地位。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不同维度下的建筑入口也不断发展。建筑入口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多元化和场所化,以求满足不同建筑类型
随着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商业建筑正朝着体量扩大、业态增多的方向发展,对建筑平面布局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流量为王”的现实背景下,建筑内部平面动线布局成为直接影响商
景观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舞台上日渐活跃,由其自身的显著特征而被赋予了城市精神的标记,往往能够突破建筑实体的客观存在形成清晰的城市意象,成为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公共
在社会学理论对所提出的“亲缘”、“物源”和“随缘”三大聚落心理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自然村落的历史、兴衰原因和空间形态,通过对农村社区、社会关系体系的深刻解读,分析农
在城市交通问题凸显的今天,慢行交通作为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新,都越发活跃,慢行交通的研究范围已经涉及:具体步行空间的设计方法、慢
城市滨水区是人类主要的开放活动空间之一,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开发的历史久远,也因此导致很多城市滨水区受到城市布局、滨水区用地等限制。滨水区周围的城市土地早已经
学位
地景的概念及内涵因其他学科对它的完善和丰富而更加复杂深远,同时地景为景观、建筑、规划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指引。地景概念下的办公区室外景观设计所研究的是如何
本文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的理论和方法,对南京钟山风景区琵琶湖景区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和评价;并以调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琵琶湖景区进行了设计反馈研究,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