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期仔猪的生长和健康直接关系着养猪业的经济利益。在生产实践中,很多规模化养猪场通过给哺乳仔猪补饲代乳料来改善母乳不足的情况。但对于早期补饲对仔猪断奶前后的健康状况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试验拟通过在第4日龄给仔猪补饲代乳料与纯母乳喂养仔猪相比来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仔猪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小肠形态结构、二糖酶活力、营养转运载体及二糖酶的基因表达、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分为3个部分。试验一: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仔猪生长性能、小肠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仔猪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小肠黏膜形态结构、二糖酶活力及营养转运载体和二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选取10窝杜×长×大初生仔猪,在第4日龄时,随机分为2组,每组5窝,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纯母乳喂养,试验组(Treatment)饲喂母乳的同时添加代乳料。试验组仔猪采食母乳的同时从第4日龄开始添加代乳料。在28日龄时,从每窝中随机挑选一头仔猪屠宰,对剩余仔猪实施断奶,断奶后两组仔猪饲喂相同日粮至35日龄。在35日龄时从每窝中随机挑选一头仔猪屠宰采样。分离内脏器官(肝脏、肾脏、脾脏、胰脏、胃)及小肠,迅速结扎空肠和回肠,并分别进行测量和称重;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空肠和回肠组织,进行切片制作以及组织学观察;刮取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測定空肠和回肠黏膜二糖酶活力,并且测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转运载体及二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结果显示,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及内脏器官指数(肝、脾、胰、肾、小肠重和小肠长与体重的比值)并无显著影响(尸>0.05),对断奶前后仔猪空肠和回肠黏膜形态结构(绒毛长、隐窝深、绒毛与隐窝的深度比)也无显著差异(尸>0.05)。在28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空肠黏膜乳糖酶活力显著下降(尸<0.05),而蔗糖酶活力显著升高(尸<0.05);回肠黏膜中的麦芽糖酶活力显著升高(尸<0.05),而回肠乳糖酶和蔗糖酶活力呈现升高的趋势(P= 0.06;尸= 0.09)。在35日龄时,试验组仔猪空肠黏膜麦芽糖酶和回肠黏膜乳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以上结果提示,在仔猪出生后第4日龄给仔猪补饲代乳料并不影响断奶前后仔猪的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及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但提高了断奶前后仔猪小肠黏膜刷状缘二糖酶活力。试验二: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仔猪空肠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仔猪空肠食糜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造成的影响。试验设计和材料同试验一所述,对28和35日龄试验仔猪进行屠宰取样,取出空肠食糜,测定食糜中pH值、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显示,28日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空肠食糜内乙酸和总的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显著升高(尸<0.05);食糜中梭菌 1 科(Clostridiaceae 1)、丹毒丝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和梭菌XIVa属(ClostridiumXXV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梭菌XI属(CVlottridium Ⅺ)呈现升高的趋势(P = 0.07)。在35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空肠食糜pH值显著降低(P<0.05),食糜中乳酸的含量和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的相对丰度呈现升高的趋势(尸= 0.05;尸= 0.08)。结果提示,在仔猪出生后第4日龄给仔猪补饲代乳料并不影响断奶前后仔猪空肠食糜内菌群的组成,但使断奶前空肠内总短链脂肪酸的浓度升高,增加了乳酸的浓度,降低了断奶后仔猪空肠内的pH值。试验三:早期补饲代乳料对断奶前后回肠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饲代乳料对哺乳仔猪回肠食糜菌群组成及菌群代谢产物造成影响。试验设计和材料同试验一所述,在28和35日龄屠宰时,取出回肠食糜,测定pH值、菌群代谢产物的浓度、并采用DGGE和Real-time PCR方法测定回肠菌群组成及数量。结果显示,28日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内丙酸、异丁酸浓度及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35日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回肠食糜的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细菌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P<0.05)。结果提示,在仔猪出生后第4日龄给仔猪补饲代乳料并不影响断奶前后仔猪回肠食糜内菌群结构,但使断奶前丙酸的浓度及其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升高,并且使断奶后主要菌群数量及乳酸浓度增加、pH值降低,从而使断奶前后仔猪回肠内环境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