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益世报》看抗日战争前、后天津的城市音乐生活

来源 :天津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天津城市音乐生活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是堪称民国时期“四大报纸”之一的天津《益世报》。文章试图通过对天津《益世报》(1935年——1937年6月、1945年底——1949年1月)这一重要历史文献有关音乐内容报道的搜集与整理,对抗日战争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天津的城市音乐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性音乐演出、节日仪式性的音乐活动、音乐娱乐、音乐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以及近代少数有关中国音乐发展的评论等)进行了客观的概括与分析研究。   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概括介绍了1935年1月至1937年6月天津沦陷前的城市音乐生活。第二章介绍了1945年12月至1949年1月天津解放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音乐生活。所述音乐内容涵盖了西洋音乐、传统的曲艺与戏曲、民族音乐、校园音乐活动、学术性音乐活动五个方面。   经过具体的归纳与分类研究,第三章概括了两个时期天津城市音乐生活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历程。同时,进一步做出比较音乐研究,提出了抗战后与抗战前天津城市音乐文化本土化、新型化、多元化、学术化的差异性论点。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阿尔班·贝尔格是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一方面继承了老师勋伯格严谨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另一方面又以强烈的甚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激情与另外两位表现主义作曲
世纪之交,在韩国新电影现象中,最显著突出的是影片的类型化。其中爱情电影最引人注目,不仅成为数量最多的类型种类,而且还产生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电影。本文将聚焦近十年的韩
随着越来越多的子女选择异地工作,老年人的生活愈加孤独,这同时体现了部分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因此此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目标导向设计理论,减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负荷。研究意义在于使老年人对智能产品不再陌生,使智能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丰富他们的生活,减少其孤独感,增强老年人和子女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老年人无论视力、听力、动手能力还是理解力相比于年轻人都有所减退,因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