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价剧烈波动对我国粮食生产、粮食相关产品进出口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发现影响粮价波动的因素纷繁复杂,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同一因素对粮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能加深对粮价形成机制的认识,对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减轻粮价剧烈波动对粮农的根本利益、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粮价波动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制度变迁,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粮食流通管理问题以及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对于科学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有借鉴意义。首先,本文在价格形成的经济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认为影响粮价的因素可以分为供给、需求和其他等三个方面,其中,需求方面的因素包括生活需求、生产需求、贸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四个方面;供给方面的因素则包括粮食政策、自然灾害、技术进步以及贸易等;其它因素则包括心理预期、外部冲击等等。结合我国国情,在理论分析各种因素对粮价波动的可能影响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农民理性预期、供给变化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等五个因素,分别以粮食价格分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粮食产量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化率等五个指标进行量化,建立粮价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其次,根据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0年年度面板数据,对比分析1995-2000、2001-2010、1995-2010三个样本区间粮价影响因素作用的异同。利用扰动项的自相关性检验及sargan检验确定GMM方法(系统GMM/差分GMM)之后,构建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分区间估计的方法更有效,需求拉动和粮食产量在两个子区间始终是影响粮价的重要因素,但前者对粮价始终具有负方向的影响,与理论预期相符,而后者对粮价的影响与理论预期相悖,对粮价的影响始终为正;通货膨胀、粮食生产的成本推动因素和理性预期因素在改革前后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通货膨胀与理性预期对粮价的影响在前后两个区间完全相反,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及生产技术掌握程度的不断提升,两变量对粮价的影响趋于与理论分析一致: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推进,生产规模化导致平均生产成本对于粮食价格的影响逐渐变弱。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与理论分析的差异,分别从各个解释变量的角度,对我国的粮食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同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