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石蒜属植物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鳞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对来源于神农架冷杉属植物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第三章对五味子属植物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四部分对2008-2015年间所报道的从冷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利用正相硅胶色谱、微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ODS以及半制备HPLC等柱层析法对以上三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和2D NMR, HRESIMS、IR、UV、X-ray单晶衍射、旋光等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报道的光谱数据比较以及和标准品对照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最终,分别从换锦花、巴山冷杉和金山五味子中分离鉴定了30,61和27个化合物,除去共有的成分,一共有114个化合物,其中27个为新化合物。以上化合物包括26个生物碱、38个三萜、17个二萜、16个木脂素、2个黄酮、3个甾体、4个酚酸、5个脂肪族和3个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同时,对分离得到的大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换锦花中得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L1-L3,L6和L8对H2O2, COCl2和Aβ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氧化和缺氧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从巴山冷杉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A19,A24以及二萜类化合物A31,A38对B16, MCF7和HepG2三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9.5-52.0 gM;从巴山冷杉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A39和A40具有微弱的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活性。一、换锦花鳞茎的化学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石蒜属(Lycoris)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中重要的一个属,全世界皆有分布,约20余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和日本。石蒜碱为全属植物鳞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碱,此碱氢化后生成二氢石蒜碱,具有抗阿米巴痢疾的作用。此外,从该属某些种中分离得到的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已经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此外,加兰他敏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首选药。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为石蒜科石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多生长于阴湿山坡和竹林中,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安徽和湖北等省。换锦花鳞茎经捣烂外敷具有解毒散结的功效,能够治疗咽喉肿痛、皮肤疮疖痈肿、瘰疬等病症。同时,换锦花鳞茎也是提取加兰他敏的原料。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换锦花植物资源,我们对其化学成分及对神经系统的保护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换锦花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0个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理化常数测定和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确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了2个新的石蒜生物碱类化合物。本实验还测试了分离得到的部分生物碱对H2O2, CoCl2及Aβ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L3和L8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H202氧化损伤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L1、L3和L6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COCl2损伤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L1-L3、L6和L8入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Aβ25-35损伤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二、巴山冷杉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松科(Pinaceae)冷杉属(Abies)植物全世界约50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我国有19种3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部分该属植物在民间用于感冒、胃痛、消化不良、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疾病的治疗。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又名鄂西冷杉、太白冷杉,常绿乔木,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部,常生长于海拔1500-3700米的高山地带。巴山冷杉精油具有抑菌、镇咳、平喘的药用功效,且含有丰富的芳香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及日化产品等工业领域。本课题对采自湖北神农架的巴山冷山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61个化合物,包括24个新化合物。我们测试了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和二萜类化合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A19和A24对B16和HepG2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l-A5、A10、A11、A18和A20-A22对这三种癌细胞也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本实验还对分离得到二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的测试。受试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A39和A4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表现出微弱的抑制活性。三、金山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的研究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落叶木质藤本,主要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中南部和东部。常生长于海拔1500-2100米的林中或灌丛中,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金山五味子的果实味甜可以食用,亦具有敛肺、滋肾、止汗、止泻、涩精的药用功效,主治咳喘、自汗、盗汗、久泻、神经衰弱等病症。其藤茎具有活血化瘀、消炎祛湿的功效,在民间常用于跌打损伤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本实验室前期对金山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奇的6/7/9环骈合的新骨架三萜类化合物金山五味子酮(Schiglautone A)。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金山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我们再次对采自于湖北神农架的金山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75%的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27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S1。并且首次确定了化合物S2中6,7位羟基的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