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羽裂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大果山楂(C. pinnatifida Bge. var.major N. E. Br.)、湖北山楂(C. hupehensis Sarg.)果实为材料,研究了3个种24个品种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并对果实粗提物进行了抗氧化、抗肿瘤、内皮细胞保护和抗糖尿病活性等生物活性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分别从山楂果皮和果肉中初步鉴定出24种和17种酚类物质,包括原花青素类、酚酸、黄酮醇糖苷及花青苷4类。其中,矢车菊素-3-D-半乳糖苷(Idaein)、黄酮醇糖苷(金丝桃苷、异槲皮素、芦丁及两种未知物质等)及对香豆酸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山楂果皮中,而新绿原酸主要分布于‘益都小黄’等部分山楂品种果肉。此外,新绿原酸和对香豆酸衍生物为首次在大果山楂和湖北山楂果实中报道。分析了24个品种山楂果实的Idaein,绿原酸、新绿原酸、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原花青素三聚体Ⅰ、原花青素三聚体Ⅱ、原花青素四聚体I、原花青素四聚体Ⅱ等11种酚类物质组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种间差异明显:羽裂山楂黄酮醇糖苷含量最高,湖北山楂酚酸含量较高而大果山楂果肉的原花青素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聚类分析表明:山楂果皮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组分或可辅助用于山楂种质资源分类。2、应用DPPH和FRAP两种抗氧化评价体系对24个品种山楂果实果肉、果皮、种核三个部位的酚类提取物开展评价,并将其分为高抗氧化活性组和低抗氧化活性组,山楂果实抗氧化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甄选出‘抚顺山楂’、‘平邑甜红子’、‘山里红’、‘西丰红’、‘小黄面楂’、‘兴隆紫肉’、‘益都小黄’7个品种果皮和果肉两个部位开展药学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仅‘西丰红’、‘小黄面楂’、‘益都小黄’果皮粗提物能保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可能与金丝桃苷、绿原酸、新绿原酸的保护作用有关。部分山楂果皮和果肉对人肝癌细胞HepG2、白血病HL-60细胞和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原酸对HepG2和HL-60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表儿茶素和新绿原酸对HepG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推测可能是山楂粗提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组分。另外,‘山里红’、‘兴隆紫肉’、‘益都小黄’三个品种的山楂果肉粗提物具有显著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葡萄糖消耗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而其他品种其他部位尚待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表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均能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其效果类似降糖药二甲双胍。因此,山楂果实代谢产物可能在体内发挥抗糖尿病活性。总之,山楂药食同源,富含酚类物质,是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开发潜质的佳果。本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基础,也为山楂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