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的制度安排必须与经济的发展配套,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才能高效率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效率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中国也不例外.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的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创建现代金融制度,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深刻的变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把在计划经济时代大一统的单一银行体系改造成了门类齐全的金融体系,建立并拥有了非常庞大的银行群体.可以说在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银行贷款业务量占整体经济的比例能与中国相匹敌.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银行生息资本的性质、作用进行描述,阐述了银行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本的增值,介绍了银行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对中国金融体制特别是银行的体制的变迁进行了回顾,分析中国银行体系制度安排上的缺陷及其产权制度安排所导致的各类弊端,描述银行不良资产的现象和成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进行分析和介绍,对解决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途径和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在经济理论上运用了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权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理论,力图能够结合实际对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处置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全文共分七章.分别从马克思的信用理论、银行资产经营特性、1949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安排及变迁、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成因、政府意志在不良资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国外不良资产处置的经验和教训、和如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对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市场结构,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市场整体上竞争程度增加,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被打破.但在2000年之后,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又有
公司购并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购并的动机理论研究、企业购并的总体构想以及中国如何在企业购并浪潮中积极应对,成为我们必须考虑和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企业购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且涉及到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要求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购并构想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在对企业购并进行理论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力求对企业购并作一般
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我国股权融资偏好方面的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是融资成本,制度软约束等方面.虽然有不少学者已经把西方的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翻译、介绍和整理,但较
期刊
本文讨论了失业的历史起源、失业概念的界定和统计,分析了失业人员的构成及变动趋势,并介绍了国外和我国的失业情况;研究了计划经济下的隐性失业显性化问题及失业与劳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