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速度匹配的宽带频率变换技术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56914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理论研究非线性晶体中基于群速度匹配的宽带激光频率变换技术,只考虑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引起的光参量作用比如倍频、光参量放大等。主要内容如下:   (1)前言部分介绍宽带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应用需求背景,对相位匹配技术、宽带相位匹配技术作简要介绍;   (2)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基于慢变波包近似下的三波非线性耦合波动方程,推导小信号近似和强耦合情况下倍频光强、倍频效率精确解析表达式,进行数值模拟;由此详细理论分析传统双折射相位匹配技术的原理;   (3)第三章研究准相位匹配技术,介绍其发展历史、应用背景以及基本原理,推导频率转换效率公式,并系统分析准相位匹配参数如准相位匹配阶数、极化周期、占空比对频率转换效率的影响,从而得出准相匹配最佳参数设置,最后总结准相位匹配技术的特点;   (4)第四章引入群速度匹配概念,指出群速度失配是初始相位匹配满足前提下决定频率变换带宽的主要因素。简要介绍、比较四类宽带频率变换解决方案,基于负单轴晶体铌酸锂,对折返点匹配倍频方案进行理论分析,经过详细的推导、数值模拟,验证折返点匹配在折返点处同时满足相位匹配、群速度匹配,实现宽带频率转换。最后推导折返点匹配三倍频群速度匹配关系式;   (5)本章对非共线的宽带三波混频进行理论分析。综合脉冲波前倾斜、非共线互作用方案,经过理论推导,得出一般非共线三波宽带混频匹配参数(相位匹配角、非共线角、脉冲波前倾斜角、线性角色散系数、群速度色散等)相互之间关系以及数学表达式。基于此理论模型,分析非共线宽带倍频、和频以及参量放大过程,为获得高增益、窄脉冲的光参量脉冲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6)本文的工作重点是理论研究,因此数学推导较多。附录是本文一些比较关键的数学推导过程,分为四部分:1、推导非线性介质中的三波耦合方程;2、求解倍频互作用过程的强耦合解;3、推导准相位匹配转换效率;4推导非共线三波混频角色散系数。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维伊辛模型中,均匀磁场和非均匀磁场中,量子的热纠缠和量子传输的保真度;以及利用腔QED来实现未知量子态的传输。 所谓量子隐形传态是指:将Alice的某个粒子的
超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超材料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而且这些性质主要来自人工的特殊结构。超
钒氧化物(VOX)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催化、传感以及电化学等众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目前,VOX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已成为当今材料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因此,VOX
烧绿石,理想结构表达式为A2B2O7,其中A为兰价或二价阳离子,B为四价或五价阳离子,其组分的不同导致该类型材料种类繁多,目前已有近500种合成化含物。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诸如铁电性、
手征SU(3)夸克模型是用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量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单胶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而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屉在原来手征SU(3)夸
本文简要介绍了混沌同步的定义、混沌同步的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两个异结构离散型混沌系统为例,根据系统稳定性理论,通过对两个离散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从
使用高分辨率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最佳掺杂Bi_2(Sr_(2-x)La_x)CuO_(6+δ)(La-Bi2201)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详细的动量变化测量发现,在正常态和超导态都存在三个多体耦合模式:59 meV、40 meV和22 meV。它们不随动量变化,并且不随超导能隙的打开而发生移动。对节点方向多体耦合模式随温度演化的研究表明,降温从“正常”金属态进入赝能隙态时开始出
铌酸锂作为优良的多功能无机晶体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尤其在全息存储方面。在可见光条件下,掺镁、锌、铟铌酸锂晶体显示了很好的抗光损伤性,特别是当掺杂浓度超过所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上转换光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激光、三维显示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在稀土发光材料研究中,MLnF(M=Na,K,Ba)体系被认为是优异的基质材料,然而Y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