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飞宇的《玉米》自一出版就受到国内读者的一致热捧,斩获许多大奖,包括2005年的鲁迅文学奖。同时,葛浩文翻译的英译本Three Sisters在西方也得到广泛好评,并于2011年获得曼氏亚洲文学奖。可以说Three Sisters的成功译介和葛浩文的翻译是分不开的,因此它可以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功译介的一个研究典范。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的改写理论是翻译文化学派的支柱理论之一,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改写,它强调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改写的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者受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因素的操纵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改写。这一理论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内的探讨转向语言外部,研究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在分析译者的翻译过程并解释背后的原因方面显示出有很强的阐释力。本研究在对比《玉米》英译本的基础上,以勒菲弗尔改写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三个因素来探究译者的翻译过程,分析译者在哪些方面对原文本做了改写;运用改写理论探究背后的原因;研究改写理论中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这三要素是如何影响译者葛浩文的翻译过程。本研究以改写理论的三个限制性因素:意识形态因素、诗学因素和赞助人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中英译本并给出相应的例证得出结论:由于个人和西方意识形态、西方主流诗学形式以及赞助人出版社等因素制约和限制,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做出一定程度改写,使得译文符合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式更好的为西方读者接受。虽然在翻译过程中,作者运用翻译方法对原文做了改写使之符合西方意识形态和诗学形式,但是作者并非只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而是根据具体例子和语境,将归化异化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也给英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的其他译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本研究期望进一步探究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实用性,并能对今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提供借鉴。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和意义。第二章是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改写理论、葛浩文英译《玉米》的相关研究。第三章为理论框架部分,分别介绍了改写理论以及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种影响因素。第四章梳理葛浩文的改写现象并分析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因素如何影响葛浩文的翻译过程章。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研究意义、研究不足以及对以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