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衰(HF)的主要诱因,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旦出现心衰或心源性休克(CS),其预后往往急转直下。尽管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但是就心衰(含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这部分患者而言,其预后仍然较差。左西孟旦作为一种强心剂,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心衰患者,但对心衰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而言,左西孟旦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回顾相关文献,以评价左西孟旦是否能够改善心衰(含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数据来源:我们选择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三个数据库,从中检索出关于左西孟旦用于心衰(含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止时间是2016年8月18日,随后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出合适的研究纳入到本项研究中。数据提取:由两位评审员分别对上述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从中提取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限、研究人群、样本大小、左西孟旦用法(负荷量、维持量、输注的时长)、对照药物、随访时间、随访结束时的死亡率、心衰恶化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不良反应(AE)发生率。提取数据的结果由另一位评审员进行核对。研究结果:总计9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本篇meta分析中,包含1065位患者。分析显示,左西孟旦能够显著减低总死亡率及心衰恶化的发生率。对于心衰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西孟旦能降低死亡率;而对于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安慰剂作对照时,左西孟旦能显著减低死亡率;而以多巴酚丁胺作对照时,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就血流动力学指标而言,与对照组相比,左西孟旦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可显著提高心脏指数(CI),但其对心率(HR)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应用左西孟旦后,低血压发生率虽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缺血发作、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AF)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对于心衰(含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左西孟旦可能是一种可降低死亡率和心衰恶化发生率的药物。它可能会带来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但也可能与低血压发生率增加相关。研究背景:室间隔肌部膨胀瘤指室间隔部分心肌组织变薄,呈瘤样凸向右心室或左心室,并伴有运动减弱、无运动或矛盾运动。室间隔肌部膨胀瘤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两种。获得性膨胀瘤的病因包括胎儿期短暂冠脉堵塞、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创伤、感染、心脏手术、川崎病、心肌梗死等;当无法确定膨胀瘤的病因时,即可认为该膨胀瘤为先天性的。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为一种罕见疾病,特别是不合并室间隔缺损者。因其罕见,目前人们对这一疾病的病因、临床过程、治疗及预后的认识存在明显的不足。研究目的:探讨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过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了 1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合并先天性房间隔膨胀瘤的病例,并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与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相关的病例报道,对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合并症、心电图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本文报道了一例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合并先天性房间隔膨胀瘤的病例。该患者在5岁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该病,并于我院定期随访11年,至今仍无症状,且膨胀瘤本身无明显改变。通过回顾以往的病例,总结室间隔肌部膨胀瘤的特点如下:(1)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可能遵从多基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可能与心脏供血血管发育异常、室间隔间充质细胞生长不同步或融合异常、心肌细胞异常凋亡、纤维或脂肪组织浸润、炎症细胞浸润等多种因素相关;(2)单纯室间隔肌部膨胀瘤患者通常无症状,呈现良性过程,但亦可出现多种并发症,膨胀瘤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心脏发育异常并存;(3)多数患者存在非特异性的心电图改变;(4)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随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5)无症状患者不需治疗,出现并发症者可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畸形者应手术治疗;(6)需定期随访。结论:先天性室间隔肌部膨胀瘤是一种罕见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大致呈良性过程,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该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临床工作中应当注意该疾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和可能并存的心脏发育异常,并注重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