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因此,加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不仅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引导少年儿童在社会文化思潮日益复杂多变的时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有效方式。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大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少先队把握组织属性,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独具特色的集体生活和形象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外、家庭和社区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文化引领的基本方法。这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所蕴含的实践性、地域性、形象性等特征密切相关,有助于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更好地融合,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本文抽取了浙江省5个地市10所学校和2所教育培训学校的少先队员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少先队活动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从目前现状和已有成效来看: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的传承范围不广,传承深度不足。少先队员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情况和情感接纳程度都较为理想,并倾向于选择实践体验型和影视动漫类的传承方式,但少先队员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活动中的参与度整体偏低,且存在年级和地区差异,小学中高段和乡镇地区的队员参与积极性更高。通过走访基层少先队组织,访谈少先队辅导员了解到: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兴趣;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的安排、形式的选取、辅导员在活动课程实施中的职业素养;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力量是影响少先队活动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分析进一步发现: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家长的支持力度与队员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优化少先队活动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路径:依据少先队员特点,发掘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开展教育培训,提升辅导员课程建设水平;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家—校—社”合作的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