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利用露头、岩芯、测井及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储层分布特征等纳入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研究,最后对储层进行了预测评价。通过研究,本文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性剖面上的岩性叠置、相序特征和测井旋回分析,首次将川东南地区灯影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27个四级层序,并进行了区内灯影组三级层序和高频层序地层对比。2.以层序体系域为等时单元正确揭示了沉积相展布规律,指出研究区主要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潮上、潮间、潮下、泻湖及台内滩等微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川东南地区沉积相模式。3.依据岩芯详细观察、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地化分析资料,重点阐述了对储层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及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的特征和机制,并认为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主要经历同生期、成岩早期、表生期、成岩早期、成岩晚期及表生期等六个成岩期次,进而探讨了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指出溶蚀作用为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与构造运动有关的破裂作用对储层形成有重要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通过野外露头、岩芯和薄片观察,指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渗空间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晶模孔、溶蚀孔洞及裂缝等。其中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其次为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储层类型为裂缝-孔洞型储层、溶蚀孔洞型储层、溶蚀孔隙型储层及构造裂隙型储层。5.物性分析资料显示,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具低孔低渗特征,基质白云岩吼道细小,连通性差,岩性致密。但白云岩储层在空间上非均质性强,通过典型单井剖面层序与储层解剖,认识到灯影组储层横向上在一定程度上受沉积相展布控制,在纵向上受三级层序体系域及高频层序的控制,表现为储层发育纵向上分隔性强,横向上连续性较差的特征,储集体具孤立、分隔的特点。6.通过对研究区灯影组沉积相、储层发育控制的各种因素、储层特征、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及物性分析资料等的综合研究,指出研究区储层无论在纵向还是平面上储层质量都存在着差异。横向上,溶蚀作用较强的林1井及习水大岩一带储层发育较好;纵向上,以灯二段及灯四段白云岩储层段质量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