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是一种损害个体归属需要和关系需要,并对人们生活造成极大威胁的现象及过程。过去的研究表明,社会排斥导致个体的消极情绪增多,基本需求受到威胁并出现攻击性的反应,且这些反应的程度会受到环境和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自我建构作为一种个体特征因素对受排斥者的反应起到一定的作用。自我建构类型影响个体的认知方式和对事件的行为反应,独立型自我建构者将自身认定为与周围环境不相联结的独特实体,而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则是把自身放置于社会系统之中来认知和判断,二者受到社会排斥的消极影响不同,进而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消极行为。随着世界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存在这两类个体的特征更加明显,加上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日益复杂,使得社会排斥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当前研究旨在以我国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会排斥对我国文化范围内的不同自我建构者所造成消极影响的程度有何差异。研究一重点探讨社会排斥对不同自我建构者在心理层面的消极影响,心理层面的反应具体包含消极情绪与基本需求威胁感。研究筛选出西北某地区124名学生,通过Cyberball网络掷球范式操纵社会排斥,结果发现,相较于接纳条件,排斥条件下的两类个体均产生了更多的消极情绪和基本需求威胁感,且在排斥条件下,独立型自我建构者的消极情绪和基本需求威胁感显著高于互依型自我建构者。这表明,相较于互依型自我建构者而言,社会排斥对独立型自我建构者在心理层面造成了更多的消极影响。研究二重点探讨社会排斥对不同自我建构者在行为层面的消极影响,行为层面的反应具体以攻击性意向和攻击性行为强度为因变量测查指标。子研究一筛选出西北某地区128名学生,通过Cyberball网络掷球游戏操纵被试的社会排斥感,选取使用“实验室助理申请”范式对被试的攻击性意向强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相较于接纳条件,排斥条件下的两类个体均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攻击性意向,且在排斥条件下,独立型自我建构者的攻击性意向强度显著高于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子研究二筛选西北某地区121名学生,采用与实验一、二相同的方式进行社会排斥的操纵,通过“辣椒酱”范式对被试攻击性行为强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相较于接纳条件,排斥条件下的两类个体均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且在排斥条件下,独立型自我建构者的攻击性行为强度显著高于互依型自我建构者。这表明,相较于互依型自我建构者而言,社会排斥对独立型自我建构者在行为层面造成了更多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独立型自我建构者在遭受社会排斥后,出现了比互依型自我建构者更强的攻击性意向及行为反应。当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排斥对个体造成的消极影响会受到其自我建构类型的作用。具体来说,相较于互依型自我建构者而言,社会排斥对独立型自我建构者在心理和行为层面造成了更多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