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大幅波动现象较为常见。货币政策作为政府调控股市的一项重要工具,以及股市参与者进行经济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参照依据,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2006年1月4日至2015年5月31日的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在此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完整的波动周期,并且政府多次利用货币政策来稳定股市以及促进股市发展。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分析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利用EEMD技术把上证综指分解为代表股市短期波动的高频序列和代表股市长期波动的低频序列。然后基于EEMD分解得到的高频序列和低频序列,从两个方面研究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TARCH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准备金利率调整对上证综指短期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准备金利率调整因素时,不同阶段的股市非对称性有所不同,前期(2006/1/4-2013/12/31)表现出反杠杆效应,而后期(2014/1/2-2015/5/31)表现出杠杆效应。在考虑了准备金利率调整因素后可以发现,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对上证综指牛市(2006/1/4-2007/10/16)中的短期波动影响不大,但对熊市(2007/10/17-2008/12/31)中的短期波动却产生了显著影响。第二个方面是基于VAR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中的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和同业拆借利率对上证综指长期波动的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同业拆借利率和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对上证综指长期波动的冲击存在差异性。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上证综指长期波动的方差贡献主要来自于自身,同时,同业拆借利率对上证综指长期波动的方差贡献要大于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