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邛崃市天台山镇紫荆村高家房基滑坡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现阶段变形破坏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分别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两方面深入分析评价滑坡在天然、暴雨以及地震状态下的变形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随后基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抗滑桩主要设计要素的合理设计值进行优化;提出抗滑桩治理方案并考虑滑体横向变形特征以及经济效益对方案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邛崃市天台山镇紫荆村高家房基滑坡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现阶段变形破坏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分别从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两方面深入分析评价滑坡在天然、暴雨以及地震状态下的变形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随后基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抗滑桩主要设计要素的合理设计值进行优化;提出抗滑桩治理方案并考虑滑体横向变形特征以及经济效益对方案进行优化,并应用于滑坡主体模型中进行治理效果分析评价,最终确定一个较为有效且经济的治理方案,为高家房基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现场调查结果表明,高家房基滑坡属于中型覆盖层土质滑坡。滑体与两侧山脊一同构成一槽型汇水地形,滑坡整体上陡下缓,后缘呈明显圈椅状。滑坡体上裂缝十分发育,滑坡上部变形明显,在降雨作用下已产生局部滑塌,滑坡前缘产生鼓胀变形,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典型的推移式滑动。滑坡稳定性受内在因素与外界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暴雨和地震是滑坡主要的外界因素。目前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和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整体变形破坏。(2)基于传递系数法对高家房基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地震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一旦受到暴雨或地震等极端环境因素的作用,滑坡极易启动,发生整体变形破坏。通过对滑坡体不同计算剖面稳定性结果横向对比,滑坡体右侧稳定性最差,而中部与左侧次之。(3)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的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均表现为推移式滑动。滑坡变形破坏受地形地貌影响,横向变形具有显著差异性。这与传递系数法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天然状态下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在滑体上部存在小范围局部滑塌,不会发生整体滑动。而暴雨状态下滑坡后缘拉裂缝扩展,上部荷载迅速增加,滑体上部的剪切变形迅速扩展至下部,引发滑坡整体变形滑动。滑坡地震荷载下动力响应特征表明滑坡变形呈现波动增长,不发生瞬时大规模变形破坏。滑坡上部主要发生张拉变形,中下部主要发生剪切变形。滑坡若受同等级地震荷载长时间作用,易诱发整体失稳。(4)选用全长式抗滑桩对高家房基滑坡进行治理,并采用枚举法,基于单一变量原则,对设桩位置、桩间距、锚固深度等抗滑桩主要设计要素优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1)当设桩位置由滑坡下部向上部移动时,滑坡稳定性先增加后减小。当抗滑桩设置于滑坡中上部时,能够使极限状态下桩前桩后土体共同达到塑性状态,充分发挥滑坡土体的抗剪强度,滑坡整体安全系数较高。这与高家房基滑坡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式滑动相吻合,此处设桩能够有效降低上部土体对下部土体的加载作用,减小滑坡整体变形。(2)桩间距越小,滑坡安全系数越高。随桩间距增大,桩前土体的最危险滑动面与桩后土体的最危险滑动面逐渐相连,桩间土体的楔紧作用逐渐减弱,滑坡整体稳定性逐渐降低。综合考虑治理有效性和经济性,对于高家房基滑坡确定桩间距为5m。(3)锚固深度越大,滑坡安全系数越高。但通过增加锚固深度提升滑坡稳定性的效果并非无限制的,当锚固深度增至一定深度后,滑坡安全系数将保持稳定。综合考虑治理有效性和经济性,对于高家房基滑坡确定锚固深度为2/5桩长。(4)依据抗滑桩主要设计要素优化结果提出等间距布置抗滑桩的滑坡治理方案。并考虑滑坡横向变形特征及治理经济性,采用不等间距布设的方式对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将优化前后的方案应用于滑坡主体模型中检验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前后方案均能对滑坡起到较好的加固作用,强度储备满足滑坡治理设计要求。证明以不等间距布设的方式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是可行的,不仅能有效提升滑坡稳定性,还能降低滑坡治理成本。
其他文献
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引领下,我国高速铁路正在飞速建设。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GIS技术的日益成熟,面向铁路行业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安全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三维GIS技术成为现代化铁路发展的趋势。数字地形是构建铁路GIS三维虚拟场景的基础,为逼真地展示路基、边坡等要素,需对原始地形进行虚拟改造,构成具有铁路路基特征的数字地形模型。在WebGIS环境景中,为构建基于互联网快速传输的铁路沿线地
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存权益受到威胁。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日益严重,而随着国际社会各个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国家开始通过多方谈判积极推动问题解决。1989年3月22日通过、1992年5月正式生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多数冰川物质平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而我国的山地冰川储备丰富,且大多集中在藏东南地区。这些冰川不仅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藏东南地区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冰川运动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因此,研究山地冰川的运动状态及影响其动态变化的相关因素,可为冰川退化、气候分析以及冰川灾害预警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系统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极高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糖网早期病变不会导致视力下降,到晚期才就诊会导致病情难以救治,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可以有效防止眼部病情恶化。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和患者的人数较多,研究并设计一个糖网病分期及病灶检测智能诊断系统,对于辅助医生提高糖网诊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多种医学图像分类中有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的主
随着我国各城市群的逐步形成,政治经济的融合发展使得城市群内部各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催生并带动了大量的城际客流。城际旅客的出行需要高效和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城际铁路列车也就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运输任务。城际铁路网络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流程复杂的大规模求解过程,本文以城际铁路网络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以求得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开展了如下工作
科技与人文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科学技术引领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所生存的宇宙,特别是广阔神秘的外层空间。APSCO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区域性政府间的空间合作组织,在促进亚太地区
本文利用2015-2019年地面PM2.5浓度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数据、自然数据、人文数据对东南沿海经济区不同时间尺度PM2.5浓度进行空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张力架线施工技术从最初的人力放线过渡到机械施工,已经逐渐成为架空输电线路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张力侧导线放线技术作为一种特殊放线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转向场地布置、导线转向动态过程、走板和滑车姿态调整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本文依托雅安II~资阳500k V线路工程项目,以眉山市铧头村张力侧导线放线离地转向试验平台为基础,对小档距“一牵四”张力放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综述
流动性是冰川一个主要特征,监测冰川表面流速变化对研究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利用卫星SAR影像对冰川流速的研究多采用国外星载SAR影像,中国首颗自主研制的C波段多极化SAR卫星—高分三号(GF-3)自发射以来已有大量SAR数据,但应用于冰川流速监测方面的研究较少。为将GF-3数据快速应用于冰川运动场提取研究中,探究GF-3数据在冰冻圈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选取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