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郑州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沉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城市交通需求总量迅猛增长,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枯竭,大量汽车尾气致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交通拥堵成为生活的常态,城市活动效率急剧下降。如何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帮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是当今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两个领域,就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及优化策略做一探讨,以期找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问题的对策。  在科学理论——技术策略——工程实践三元论框架的指导下,本文从低碳交通、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及其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并以郑州为例,对其低碳交通系统的构建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低碳城市交通理论层面:首先探讨低碳城市交通的系统性,接着探讨低碳交通的相关要素和城市相关要素的关联性,并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和人体经络系统相似性,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的具体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个层次城市空间对应低碳交通类别及其作用,即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低碳交通主导因素、城市公共交通——低碳交通决定因素、街区慢行交通——低碳交通支撑因素,并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满意度和节点、线路、线网的联合优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城市空间及效率评价模型理论层面:对城市群空间、城市空间、街区空间的相关要素进行探讨,以及对影响各个层次城市空间效率的因素进行量化研究,重点研究了城市空间效率评价模型和街区空间效率评价模型各因子分值大小的确定,尝试建立多层次城市空间效率的评价模型,得出交通因素在各个层次城市空间的运行机理及特征,并以郑州现状为例对城市空间效率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技术层面:依据各个层次城市空间对应低碳交通的类别及作用,综合分析多层次城市空间效率评价模型中与交通相关因素的运行机制及对空间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低碳交通引导下的多层次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即城市群空间布局模式——城际相连模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公交便达模式、城市街区空间布局模式——慢行友好模式,并对使用各种空间布局模式应达到的效果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权衡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技术层面:依据多层次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并以提高多层次城市空间效率评价模型中相关因子数值为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次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即城市群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城际轨道交通引导区域一体化、促使各种资源高效无障碍的流通、构建被自然生态分割的群簇式城市群空间布局模式;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城市空间布局形和量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质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内部作用机理的优化、低碳城市交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效结合;城市街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街区空间设计要素的穿插渗透、街区空间功能使用的融合共生、街区空间发展规划的预留控制。  构建低碳城市交通系统实践层面:提出了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空间层次构建“高效、快速、准时”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在郑州市区空间层次构建“通畅、便达、雅致”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郑州街区空间层次构建“安全、宜人、方便”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优化建议。  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实践层面:结合各层次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提出了郑州市域城镇群空间结构布局应“整体协调、重点突出”,市区空间结构布局应“结构清晰、运营高效”,街区空间结构布局应“步行友好、方便出行”的优化建议,并对郑州市区的城市空间效率和龙子湖商务内环区的街区空间效率进行了空间优化后的量化研究,用以证明空间效率评价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论文的结论部分指出功能性城市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难以跨越的门槛,在分析目前城市交通中缺乏文化和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三个领域联合研究应是今后解决交通问题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大震表明,对建筑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被认为是进行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计算复杂、可操作
地震荷载所引得起的饱和砂土地基液化现象给工程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碎石桩复合地基作为一类抗液化加固方法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该方法也是即将修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拟采
该文主要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综述类型学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现代建筑之后直到现在(
自从美籍华人J.P.T.Yao在1972年首次提出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从控制理论的研究到试验验证、再到实际工程的应用,已
目前我国存在一部分封闭的旧集合住宅街区,它们带来了城市道路运行效率低、街区活力弱等城市问题。因此,推广具有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增强街区活力的“开放街
城镇空间结构是城镇各种要素在城镇空间的分布关系,其实质是城镇各种要素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城镇空间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积累,并随着城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的空间形态,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产业的集聚,有利于基础设施实现共享,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科学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当
学位
"居住小区"模式是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形式,它起源于计划经济年代,具有内向性和自完整性的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性质等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