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电视直播类获奖作品的新闻叙事学研究(2017-2021)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17年至2021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电视直播类)的作品(以下简称相关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闻叙事学的学科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口语传播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的学科理论,对15期节目的1000余分钟视频资料、36万字文本资料展开研究。全文共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在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观照下,分别对相关获奖作品的叙事框架、叙事语法和叙事话语进行研究。第五章则在第四章话语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关注了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等有声语言叙事者的作用,对其展开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在叙事框架上,相关获奖作品以重大主题报道、时政类报道、正面化报道为主,侧重于呈现榜样英雄(英雄母题)、家国变迁(寻宝母题)和社会现实(灾变母题)。叙事语法上,直播报道的叙事结构大致由核心事件的本体叙述、核心事件的深度分析、催化事件的延伸挖掘三大部分组成,并通过时间建构、情节建构或空间转换的方式串珠成链。总体来看,这些获奖作品结构紧凑,互文性强。叙事话语的研究分为词汇研究、语句研究和修辞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为话语文本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语句呈多祈使句和重口语化的特点;旁逸、示现等修辞的应用则显著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生动感和故事化特征。此外,有声语言叙事在电视直播中起到了丰富文本语意、引领集体情感、塑造声音景观、建构媒介仪式等作用。播音员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等有声语言叙事者的口语传播声音类型丰富、语态时代感强、风格鲜明,但同时也存在表达失范、即兴表达能力欠佳、新闻访谈能力薄弱等现象。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驱动下,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窗口。意见领袖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关键节点,对于社会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多数意见领袖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能够自觉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利用自身影响力发挥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但部分意见领袖也会出现因自身利益无视社会公共人物应该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立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社会治理的成
学位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的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如何以专业力量推动乡村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便成为新时期媒体技术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本作品是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特色产业宣传发掘不足的现状与困境而进行的H5作品创作实践。木玩产业是浙江省云和县特色产业,为
学位
近年来,中国美妆市场的规模稳步上升,竞争也愈发激烈。为抢占更多市场,许多海外美妆品牌在中国开展了多样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却因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不同,出现了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屡屡碰壁。同样作为海外美妆品牌的魅可,却能在中国收获受众的好评与关注,取得不错的跨文化传播影响力,在中国美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魅可品牌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能为美妆品牌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选取
学位
伴随着乡村振兴脚步的不断前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去,将汗水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力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作品选取了一位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呈现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返乡创业青年的努力奋斗历程,讲述“新农人”助力家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故事。主人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乡村发展紧跟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让农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带领大家在致富的道路上
学位
Web2.0时代,即网络由“读”走向“写”,由单向扩散走向了双向互动,网民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消费者,他们变成了更为主动的信息分享者与传播者。电视剧迷作为媒介消费者的一部分,其观剧行为伴随着媒介变迁也呈现出新的姿态,他们积极参与到电视剧文本的重组再造中,呈现出迷群的参与式文化现象。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观察和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电视剧迷群的讨论中
学位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刊物,它是中国近代刊龄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期刊,该刊续存期间经历了我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以及辛亥运动、抗日战争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广告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文本,展现着当时人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生活,记录着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轨迹。在当代社会认同危机背景下,广告话语是增强主流价值传播力的承载者,它可以通过媒介话语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向心力,在促进社会共识的达
学位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彰显文化自信的独特内容。2020-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医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表现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欧洲时报》和《联合早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外媒体对中医形象的建构以及中医海外媒体形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爆发前,海外主流媒体呈现的中医主要是
学位
生而乡,归自土,村庄是社会的缩影。现代媒介快速发展,信息接触的便捷性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甚至是交往模式,从而描绘出新的社会图景。与传统乡土相比,现代乡土社会的确存在颠覆性改变,但又应注意到乡土特点也具有保留和延续。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深度访谈,探析现代媒介背景下乡土社会整体状态和具体表现形式。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乡土社会呈现出新样貌:随媒介生长出的“网络原住民
学位
2021年2月24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一个农村大集上,十五年只卖三元一碗拉面的中年男子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爆红,一时间引起网络大众的关注,他被网友们称为“拉面哥”。笔者和拉面哥同是一个地方的人,对拉面哥以及拉面哥的家乡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拉面哥以及他所在的乡村开展了研究。本文在流量经济时代的视角下,基于数字劳工、景观社会、互动仪式等相关理论探究,以草根网红、网红主播、乡村社会三大主体
学位
社交媒体时代,视觉文化横行,“身体自然”再次出走的。视觉技术成为女性审美取向与身体展演的场域,女性身体在“他者凝视”陷阱下,在一场二元角逐的博弈中产生自我身体的焦虑心理,被异化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桎梏陷入焦虑的陷阱。本文立足于“凝视”理论视阀,以青年女性(18-30岁)容貌焦虑现象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与互联网田野调查。探讨青年女性社交媒体使用与女性容貌焦虑水平之间的影响路径关系,并提出假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