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痉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上肢屈肌痉挛在患者发病 3 个月左右其发生率高达约 40%,给患者的机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并给患者自己、家人或护理工作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的还可引起患者患侧肢体的疼痛、关节挛缩甚至变形、痉挛肌群肌纤维的长度短缩等多方面问题,是影响脑卒中后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及康复难点。近年来有研究将振动疗法(vibration therapy)作为一种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治疗靶点主要是痉挛肌本身,振动频率为固定频率。而本研究采用的是变频振动疗法,旨在观察在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结合变频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程度、上肢伸肌兴奋性及其运动功能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 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各关节主动、被动活动、神经发育技术、作业治疗、坐、站位平衡功能训练、体位转移训练、步行功能训练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坐姿抗痉挛体位下的变频振动治疗,振动频率为(6±3)Hz,共治疗4周。 3.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分别采用改良 Ashworth 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肌肉活动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瘫侧上肢MAS、A-ROM、RMS、FMA及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坐姿抗痉挛体位下变频振动疗法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程度,提高伸肌兴奋性,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2.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在特定体位下结合变频振动治疗,此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