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其对策研究——以皖北地区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灾害是一个地方面临的外部旱灾风险与其内部经济、社会、政治脆弱性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旱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旱灾脆弱性是旱灾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同等的致灾强度下,旱灾造成的损失与其旱灾脆弱性程度成正比[1]。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以淮河为分界的南北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皖北地区是安徽省经常发生干旱灾害的区域,对皖北地区的旱灾脆弱性的研究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分析了皖北地区历史频繁发生旱灾的情况及其带来的灾害影响,研究了旱灾脆弱性的特殊生成机制,并选取了涉及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主要因素的14个指标进行分析,即金融机构贷款与存款比例、农村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与支出比例、农业生产总值占总生产总值的比例、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乡村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老年和少儿总抚养比、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财政总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新增固定资产占总新增固定资产的比例。通过查阅安徽省2006年至2013年的统计年鉴,收集了阜阳市、淮南市、淮北市、亳州州市、宿州市和蚌埠市等皖北地区的6个市的相关指标数据。  论文以旱灾脆弱性为研究方向,基于层次分析方法对皖北地区6个市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量化皖北地区的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并进行排序,得出皖北的中部和北部旱灾脆弱性程度相对皖北的南部地区较严重,阜阳市的农业旱灾脆弱性最大,宿州市其次,且淮南市农业旱灾脆弱性最小。再对我国安徽省皖北地区6个市辖区的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的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主要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有效提取了旱灾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估得出皖北地区各市的农业旱灾脆弱性水平,与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结果相近,因此能够更客观的得出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指数。  文章定位于皖北地区的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的评价,通过广泛搜集文献,并根据相关指标对有关统计年鉴资料分析。抗旱应做到减少外部致灾因子的风险水平和降低内部旱灾脆弱性程度。论文主要通过分析和研究影响农业旱灾脆弱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对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突破传统的外部自然影响因素,侧重于探索降低内部农业旱灾脆弱性的方法,对皖北地区的干旱灾害内在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探索降低旱灾脆弱性的对策措施,采取合适的措施去降低其脆弱性,减少旱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为衡量我国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提供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为政府的抗旱对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需要的变化,这种趋势将引起全球性的农产品需求量剧增。因此,如何进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转化经营方式,与国际接
本文研究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村贫困的影响。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数理模型分析,研究显示关税下降对于生产效率改善和整体福利的影响严重依赖国内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制度变迁与生态环境变迁互动关系问题。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应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相关方法,在吸收前人关
期刊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实证分析方法。以下分析是依据课题组在中西部两个不发达的省份—山西和四川4个县118个独立核算农村信用社以及111个乡镇工业企业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性问题。金丝小枣是我国特产,品质优良,享誉中外,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果品。沧州地区是我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