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优化迭代,世界诸多国家均在积极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自2017年以来,我国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相继发布了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府文件。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布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在军事和民用等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特别是面向军事监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机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优化迭代,世界诸多国家均在积极部署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自2017年以来,我国以积极开放的姿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相继发布了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府文件。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布局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在军事和民用等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特别是面向军事监测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机载、星载、弹载成像系统发展迅速,已具备多平台、多光谱、多波段、多模式、多极化和高分辨的对地成像能力,积累了海量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图像数据。相比于成像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多源遥感图像智能解译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源遥感图像的高价值情报信息获取能力较弱,在精准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为此,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海量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图像数据的高效智能解译,提炼高价值情报信息,提升情报解析的智能化水平,是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面向未来实际军民工程应用,以多源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源,以遥感图像目标识别为任务导向,围绕数据、算法、算力三方面,开展多源遥感图像智能目标识别技术研究,实现多源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探索,为推动遥感数据向遥感信息的智能转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现有算法大多针对特定近景目标,对于飞机、油罐、船舶等大范围遥感图像目标识别鲜有涉及。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核学习的光学遥感图像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粗检测加精检测的两阶段模式。首先,设计了基于视觉显著性机制的目标区域提取算法,定位感兴趣区域;进一步地,构建了基于非线性深度核学习的显著性特征分析及识别模型,实现目标识别。基于公开和自建的遥感图像数据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2)复杂军事应用场景下背景干扰严重且不同参数SAR图像质量存在巨大差异,极大影响SAR目标识别效能。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PCA与深度学习融合框架的SAR图像目标识别系统。该系统首先利用PCA对输入SAR图像进行统计降维,保留SAR图像显著特征信息;进一步地,将降维图像输入Faster RCNN深度学习模型中,实现对SAR目标的精准检测。此外,基于运-7飞机试验平台,构建了一套机载SAR数据采集系统,自建了一个真实场景SAR图像目标数据集,并基于自建的SAR图像目标数据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3)由于拍摄高度高、视角变化快、目标尺寸多变、图像畸变、目标与无人机之间相对运动等因素,导致无人机视频目标识别任务极具挑战,现有算法难以均衡检测精度与速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并行集成轻量化深度学习框架,采用全局与局部的联合检测策略,实现无人机视频多目标实时检测。该框架融合轻量化深度学习与模板匹配,充分挖掘显著特征信息;并集成多进程和多线程机制以加快实时目标检测速度。进一步地,从工程应用角度设计了一种无人机地面站目标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地面视频目标实时精准检测识别,并实时稳定显示检测结果。基于自建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4)为实现无人机向自主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满足硬件资源有限机载平台对目标检测精度和实时性的均衡需求,本文开发了一套面向机载平台的深度学习模型压缩与加速技术系统。首先,研究深度神经网络压缩与加速技术,通过融合多种压缩与加速方法,设计了更适用于多源遥感图像目标识别框架的压缩与加速策略;进一步地,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嵌入式深度学习方案,以DSP为主处理器实现主流程控制,FPGA为协处理器用于实现深度神经网络的AI加速,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基于自建的遥感图像数据集和嵌入式演示平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课题研究工作可为多源遥感图像目标识别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工程应用参考,可实现侦察图像快速有效地辅助决策,提升图像侦察装备利用率,改善图像侦察装备的作战效能,提升战场情报支援的时效性和智能化水平。
其他文献
沙漠化是玛曲高寒草甸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沙障固定+种草植灌+围封共同构建的综合性治沙措施对不同调查区(县城南岸与河曲马场)玛曲高寒草甸严重沙漠化区域(流动沙地)植物群落和土壤因子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驱动土壤因子变化的生态机制,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开展沙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工作。结果表明:治沙措施实施后,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由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转变为垂穗披碱草(Elym
<正>玛曲,藏语是“黄河”之意,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境内海拔3300~4800米,是黄河入陇第一县,国土面积10190平方公里,天然草原面积1335万亩,湿地面积427.25万亩,林地面积145.63万亩。黄河环绕玛曲全境433公里,占甘肃境内流程的59%,流域面积9590平方公里,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水源年均补给量占黄河源区总流量的58.7%,被誉为“黄河
玛曲县草原的主体类型是高寒草甸,这里是黄河重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国家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区域,高寒草甸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功能和生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地处高寒牧业地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全县天然草场不同程度出现退化现象,草原生态功能得到削弱。轻度退化,作为草原退化的初始阶段,具有基础好、易恢复、能巩固的的显著特点,如能得到有效保护,对防止退化演替升级和维护现有生态功
沙漠化是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地退化的重要指征,土壤理化性质是反映草地沙化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以青藏高原东缘玛曲县为例,分析天然草地和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沙化草地土壤粒度组成、温湿度、有机碳和养分等因子的差异特征,旨在阐明高寒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地土壤黏土和粉沙含量随着沙化的发展显著减小,而沙颗粒含量(细沙和中沙)随着沙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5—8月生长季,重度沙化土壤相比
利用水文站点1956年~2020年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分析法、Pettitt突变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源区黄河沿、玛曲、唐乃亥的3个站点的年径流量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黄河源径流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56年~2020年黄河沿站年径流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玛曲站、唐乃亥站呈现不显著增加的趋势。在整个系列年中3个站点无显著突变点。黄河沿站年径流量第一主周期的周期
玛曲大水金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区,地处甘肃省玛曲县东北部,距县城15km,包括格尔珂和贡北两个矿区。2020年6月汛期降雨期间,格尔珂矿区86线处地面发生较大面积的塌陷,给当地周边环境、矿山巷道设备人员以及进一步开采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笔者以甘肃玛曲大水金矿格尔珂矿区为例,结合矿区地质条件和地下开采方式,系统分析了大水金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突发性塌陷的原因。研究表明:地表塌陷主要受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流区,分析源区洪水特性可为中下游防洪与水资源调配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源区2018年洪水为例,结合降雨过程,对6—7月洪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期间累计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小、降雨区域遍及唐乃亥以上整个流域,降雨持续时间长、整个过程长;洪水峰高量大,区间来水量多,具有持续时间长、峰型矮胖、过程涨落缓慢的特点。
基于1956-2018年黄河源区及周边14个气象站点实测气温资料,通过空间插值得到黄河源区及其三个分区(黄河源头区、黄河沿-玛曲、玛曲-唐乃亥)的逐年年均气温,采用MK趋势检验法、P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956-2018年黄河源区的气温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同时在整个系列年中存在显著突变点,突变年份为1997年,存在周期为27a、7a、3a的三个主周期。三个分区
基于1999—2019年MODIS遥感数据产品及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玛曲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与极端气候指数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玛曲地区年最大NDVI和年平均NDVI均呈上升趋势,而年最小NDVI则呈下降趋势,时间变化率分别为0.03/10 a、0.04/10 a和-0.04/10 a。月平均最大NDVI和月平均NDVI(P<0.01)及月平均最小NDVI均呈上升趋势
以“新冠病毒的自我检测与防护”为主题,以“分散系及其分类”为例,设置递进式问题驱动概念建构,整合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融合教学,对真实情境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自主建构“尺度”“模型”等跨学科概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